高教视点

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摘编)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此次会议进行了创新,采取了先进课堂、后进会场的方式,会议之前,组织全体与会人员分赴长春8所高校听了10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后,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与全体参会人员一起,又集中观摩了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凤志的教学。李卫红立足当前形势与任务,阐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加强理论武装、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渠道,要求树立“四强意识”,即领导要强、教学科研机构要强、教师队伍要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强,强调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希望以此为起点掀起新一轮教学方法改革的高潮。东北师范大学等6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教育部直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现摘发大会交流发言,供学习参考。


找准改革突破口 学科研究强支撑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做为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各方面予以优先配置和有力保障。我们有三点体会特别深刻:

  第一,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找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连续3年举办“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月”,把思政课建设有关的重点工作、重要项目、重大活动进行整合,打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组合拳”,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氛围。连续开展六届“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论坛”。

  成立6个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组。建设“上海高校思政课易班平台(思政易家)”。易班迄今注册用户超过114万人,日均访问量500万次。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和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学课堂,实地观摩,从课堂实践层面推进大中小德育课程衔接。

  第二,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

  我们通过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让教师站稳、站好育人讲台。已经形成了岗前培训、课程轮训等分层次,理论学习、教学观摩等多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通过事业发展资助项目,使好教师能脱颖而出;遴选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勇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以项目资助等方式予以重点培养。每年在上海“曙光计划”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思政课教师名额,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三,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有学科研究支撑。

  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实施国家教改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出《整体规划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指南》。另一方面促进学科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实施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列为当年度上海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经过持续努力,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高校思政课建设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搭建学科协作平台,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我们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征,搭建学科协作平台,既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教学的基础作用,又加强交叉学科对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支持作用。

  二要抓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教师扎根育人讲台。即将出台《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7年)》,进一步发挥“政策红利”,提升教师地位、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三要抓好课程改革整体建设,从市级层面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将结合新版教材大纲,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学指南》。以“基础课”作为试点课程研究推出“超级大课堂”(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验课),突出“问题导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激发全体师生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的热情和活力。


 

(编辑:覃红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