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骨干队伍,鼓励教师投身教学,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学校加大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讲授昨天的知识向传授明天的方法转变,讲经典,讲方法,讲前沿。学校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功能,为教师学生科研实践特别是新教师进行岗位实践服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建立非传媒专业新教师岗前媒体实习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的结合,强调科研对教学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在科研立项时加入科研对教学支持作用的内容并加以考核;鼓励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提倡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讲授本研究领域的专业课和前沿课。通过学校人事聘任,细化主讲教授、主讲教师的岗位职责,加强考核。结合校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的评选,激励和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形成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构建模块化、柔性化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柔性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可根据各自特点和志向自由选择,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不是简单的删去和增加,教师要按照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覆盖面较大的必修课,要开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面向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的基本要求和个人志趣及特长进行选择。
此外,学校加强基础训练,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兴趣,拓宽专业面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精讲多练、启发思维的原则,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和使用效果。加大学校基于校园网的本科网络课程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要设立专项奖励政策,鼓励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多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加大平时研究型作业的分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除采用常规的闭卷、开卷考核形式外,加强对口试、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创作作品等无标准答案的考核方式的研究探索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8日 作者 黄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