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传

中国艺术报:展示大学生多彩的动画创意――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侧记

    由中国动画学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5月25至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动画节共收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153所高校相关专业的785位同学的1500份作品。本届动画节特别设立“Aniwow!2006”年度奖,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崔蕴鹏、苏杨熙、刘通获得视觉效果类金奖,北京电影学院郑昊煜获得漫画类金奖,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张楠获得论文类金奖,来自德国波斯坦影视学院的JAN KOESTER获得动画类金奖。世界动漫协会(ASIFA)特为本届动漫节设置的ASIFA中国奖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丁美音获得。本届大学生动画节上,来自国内外的业内专家们就动画教育、动画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动画教学应注重民族文化

    动画专业的教育问题是本次动画节上各方讨论的焦点。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吕学武认为,动画专业大学生应首先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副院长Ulrich Weinberg教授说,在欧洲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它们代表着欧洲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中国的学生们应该从自己的文化根基中寻找创作源泉,而不是去美国或者日本学习动画。

    大量优秀的动画片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民族文化做支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才打动了观众。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路盛章教授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品一定有文化内涵,作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因此他建议同学们除了要画好画以外,一定要去学历史、学文学、学哲学,特别是要学好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动画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02级学生李博,是本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2006年度奖动画类银奖得主。他认为学习动画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多看作品,并与同行交流。他的获奖作品《有没有那么一首歌》的创作,就是在与同学伙伴的讨论交流中完成的。本次动画节也吸引了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院校学生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动画节帮自己拓展了视野,提供了更广泛的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听了一些动画大师的专题研讨,更是觉得受益匪浅。

    这也正是本届动画节组委会秘书长高薇华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她以每次演讲之后的对话为例,演讲嘉宾被及时地邀请到主席台上与台下交流,学生通过自由提问,对于某些问题双方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通过放映欧洲传统默片《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加上现场的钢琴伴奏,同学们能够现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欧洲传统动画,这样的机会在全国也是头一次。

    动画节评委、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副主任李捷认为,从本届动画节上各国的学生作品来看,我国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还是有一定欠缺,但基本功一点也不弱。他认为,目前我国动画专业大学生首先应该加强创造能力的训练,然后是基本功的培养和作品整体制作能力的把控。大学生动画节开阔了师生的眼界,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动画教育,他相信随着国际动画节不断地办下去,影响会越来越大。

    发展动画离不开国际合作

    动画产业的发展也在这次动画节的讨论之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动画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之势。已经从事动画事业49年的著名导演、“阿凡提”之父曲建方是中国动画界与国外合作拍片的第一人。在与海外合作拍片的过程中,他不但积累了国外动画制作的经验,也熟悉了他们的产业运作方式,同时他也在合作过程中了解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各自思维方式的不同。他深深地感到,中国所具有的源源不断的故事,需要用现代的观念去包装,使二者相融会,才能够在海外取得更大市场。

    曲建方、路盛章认为,目前中外合拍动画片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世界动画市场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过去世界主要动画市场在欧美,近几年来扩展到南美市场,今后亚洲和非洲都要进入到世界市场当中。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的动画也需要海外的市场,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现在的产品比较难于进入世界尤其是欧美市场,如果进行合拍合作,那就方便得多。

(来源:中国艺术报艺术教育周刊    记者 漓离)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