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传

中国艺术报:六年铸就长征史诗

    在69年前,埃德加·斯诺在其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如今,中国的一位青年学者以一部《长征史诗》实现了斯诺的预见,或者说实现了斯诺的遗愿。

    青年学者何辉花费六年业余时间创作了《长征史诗》,仅凭这股精神就值得钦佩。光凭才华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作品的。它还需要作者具有勇气、激情与坚韧意志。这部史诗近2万行,篇幅超过了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长征史诗》全诗按照中央红军的前进历程共分为三十七卷,每一个段落内的诗句句末皆押韵,史诗虽然花费六年才完成,整体上却一气呵成。这部史诗以全景方式展现了红军长征风云变幻、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刻画了众多红军领袖和红军普通战士的形象,热情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整部史诗风格质朴天真,将人们从繁华绮丽的世界带回到梦想与豪情飞扬的英雄年代。

    《长征史诗》是至今第一部真正以史诗体裁来写长征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要以“真正的史诗形式来向红军勇士们表示敬意,因为庄严、质朴、优雅的史诗对于波澜壮阔的长征和那些质朴豪壮的、精神高贵的红色勇士而言,是最适合不过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恒久隽永的艺术魅力。作者使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史诗的文学形式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读这部史诗,读者很容易发现,作者创作这部史诗作品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史诗中涉及到很多人、很多事,一翻历史文献,都有据可查的,甚至连部队行动的日期和具体时间,也是经过细心考证过的。作者显然在创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史料,并且对大量冗杂的材料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而后在史诗作品的创作中加以了巧妙运用。

    作者在追求每句音步齐整的同时,追求句末押韵,目的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整体感和雄浑的整体表现力,他把这视为长诗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和挑战。现在看来,作者的尝试是成功的。另外,作者也采用了荷马史诗中常用的“程式化”技巧来表现一些具有类似特征的场景。

    作者没有刻意遵循被有些诗人奉为圭臬的所谓的诗歌的减字原则,却似乎有意和那些追求朦胧、风格纤弱造作的诗歌风格唱对台戏。作者努力创作一部普通人也可以欣赏的诗歌,如果说这是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民史观,恐怕一点也不过份。这不仅是一部献给红军英雄的史诗,也是一部献给人民的史诗。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明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