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下午,“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东配楼一层录音棚进行了大会的第二次主题讨论,专家们就“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问题,纷纷提出了各自极具学术价值的建议和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李兴国院长首先总结了上午的专家精彩的发言,并预祝下午的研讨成功。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峰教授主持并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的毕一鸣教授首先做了题为“艺术媒介与媒介艺术——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的发言,以精准的语言论述了广播电视文艺和广播电视艺术的区别,给学科建设以及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中国传媒大学的高鑫教授以“从形而上到形而下——论电视艺术理论学科体系建设”为题,对学科理论框架做出了设想。高教授结合自身二十多年对学科的总结和概括,从哲学维度出发,指出电视艺术理论的发展史螺旋型上升的,从而在教学和研究两方面搭设出本硕博从电视艺术学到电视艺术美学最后上升到电视艺术哲学的高等教育的学科理论框架。
接着中国电视剧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子扬教授以从业者的眼光,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张教授以自身在国内外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例,指出艺术不仅为技艺,更有文化传播,形象建构和软实力的功能,因而我国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教育应重视学生艺术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和文化传播的教育。
北京电影学院的王志敏教授阐述了其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的前瞻性考虑”,王教授首先点评了高鑫教授和肖鹰教授的发言,接着从电影原美学的角度,提出了“双频艺术”的概念,并前瞻性的预测,今后我国的“双频”公共服务水平有望大幅度提高。
北京大学的王岳川教授分别从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和世界全球人类层面,探讨了电视中的文化传播问题,指出建设学科体系应有文化力,延展出社会责任、文化责任,电视应有所为,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二胡,书法等艺术形式。
华南理工大学的李幸教授发表了“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分点分层的提出学科建构的设想,具有可操作性和高度概括性,为未来学科体系建设升级换代提供了参照。
上海大学的刘海波副教授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发表了题为“现实与规范: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现状分析”的讲演,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科未来的方向,名称,内部关系等做了简介扎实可行的论证,并提出了今后的对策建议。
随后,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牛鸿英副教授做了题为“作为独立学科系统的电视学科体系——关于电视学科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以严谨细腻的视角,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生存环境,自身的三个层次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
最后,辽宁大学的庚钟银教授做了“辽宁大学广播电视影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介绍”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辽宁大学影视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为广播电视教育提供了探索的新经验。
会议还特别设立了互动探讨单元,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徐辉副教授就“电视行业需要建构还是解构”问题,与北京大学的王岳川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肖鹰教授展开探讨。接着,胡智峰教授做总结性发言,指出下午专家们的讨论为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会议在高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后,李兴国教授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精彩高效的发言和大会主持人的精彩主持点评表示了感谢。
下午的会议气氛融洽,学者们积极交流,在许多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对于部分争议较大的问题,专家们也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见解,为学界进一步展开研讨留下了空间。
(文: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