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核桃林

国际教授工作室南加大课程班开班 与电视与新闻学院首建“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区”

    2012年1月4日下午,今年首期国际教授工作室南加大课程班开班,此次课程由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安那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教授托马斯·霍利汉教授主持。胡正荣副校长出席开班仪式并为电视与新闻学院的新闻传播类“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挂牌。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兼传媒高等国际联盟秘书长罗青主持开班及授牌仪式。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第二期工作室主讲教授托马斯·霍利汉与工作室全体师生共同出席。
    胡正荣副校长在授牌仪式上指出,国际教授工作室是促进我校“十二五”期间的国际化深化落实发展的重要项目,目的为推动我校优质国际课程建设,服务学校重点学科国际化建设需求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化办学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致力于促进建设我校师生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自觉性学术对话和深度项目合作的重要制度平台。“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就是这一制度平台服务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首个新闻传播类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落户电视与新闻学院不仅是对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两期工作室的肯定,更是对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搭建的优质国际资源与各学院的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建立深度互动、联合协作模式的制度保障。
    高晓虹院长在开班仪式上对学校通过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深化学院人才培养,从招收宣传、国际课程、国际学术、国际实训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表示肯定。
    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将通过与学院共建系列“国际化创新培养实验区”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建设工程,每年开展国际教授工作室、联合论坛、学术沙龙,教师访学项目,学生影像作品巡展活动,小学期国际交流与专业实践项目,建立国际双导师指导长效机制和国际实训基地。

胡正荣副校长为电视与新闻学院的“新闻传播类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授牌

胡正荣副校长向霍利汉教授颁发证书
    开班仪式结束后,霍利汉教授继续主持2012首期国际工作室,本次工作室课程为期9天,共32学时,由7次讲座,7次小组研讨和1次考查组成。托马斯·霍利汉教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安那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教授、美国国家辩论锦标赛组委会主席、美国法庭协会会长。其研究兴趣涉及政治传播、公共话语、修辞评论、公共协商全球化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出版3本专著、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在第一堂课上,霍利汉教授首先对课程涉及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对美国的总统竞选制度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教授幽默诙谐的授课风格与同学们机智大胆的提问相映成趣,极大地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

霍利汉教授与学生互动讨论
附:国际教授工作室(IPW项目简介)
    “国际教授工作室”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由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秘书处主持,联合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处及联盟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共同执行的国际学术项目。国际教授工作室每年常设8-10个主持教授席位,每期32学时(2学分,为期2-3周),由来自联盟内外国际一流高校的核心教授、学科带头人、重点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或特色突出的课程研发人主讲或主持,用全英语讲授。主讲/主持教授由联盟秘书处和各工作委员会成员共同推荐,通过报名、遴选、评估程序由国际学术委员会评定并发给正式聘用通知。课程内容围绕国际传媒领域前沿,坚持基础重点课程与前沿课程、理论研究与媒介实践、我校三大部类学科体系和各学院课程建设需求、多语种、多地域、多元文化相平衡的原则。
    国际教授工作室项目的策划、启动经全面调研综合借鉴欧洲、美国等知名大学国际经验,将成为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在推动我校优质国际课程建设,服务学校重点学科国际化建设需求,实现国际化办学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促进我校师生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自觉性学术对话和深度项目合作方面搭建重要制度平台。
    依托“国际教授工作室”项目,联盟将联合各工作委员会单位启动一系列深度、常态化国际学术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比如“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区”“国际重点实验室”和“国际传媒前沿书系及专栏”等。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获得重要国际培训经历, 成为学校教师国际化进修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目前,联盟秘书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12年度国际教授的推荐和遴选工作,同时也欢迎各学院广大教师积极物色推荐合适的人选。

(文:蔡静、任 图:于然)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