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陕西延安这片革命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进行了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13年革命斗争实践。革命圣地延安,有着极其丰富的革命古迹,生动地展示着延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
那是一个奋发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在这里,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弥足珍贵、历久弥新,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和凝练中传精神,为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传人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延安精神和学校实际,谈谈个人对中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一、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必须要有强大的中传精神作支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面旗帜,是方向的引导、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一个政党要有一种精神,凝聚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铸就了我们党的伟大精神——延安精神,正是有了延安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党空前团结,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接连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的生命之根、兴盛之魂。中华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多灾多难、备受外国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五千年文明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旗帜和文化宣言。
一个城市要有一种精神,体现这个城市人民的价值取向、精神品质、发展愿景和使命追求。比如新凝练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新时代首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北京的优秀文化传统、北京人的共识和精神追求。
一个大学要有大学精神。中国传媒大学历经五十多年来的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从一个基础薄弱、学科相对单一的行业院校,如今已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辉煌成就的取得,必然有一种精神的存在和支撑,这种精神就是中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提炼,进而发扬光大。
中国传媒大学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传媒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经受着来之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推进传媒类复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加强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世界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大学……中传人任重而道远。新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我们从文化和价值层面来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方位和路径,特别需要一种精神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凝练和培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中传精神来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办学实践的需要。
二、凝练中传精神,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原则
凝练中传精神,需要我们首先对什么是大学精神、如何凝练大学精神有一个共性的认识,这样才能有一个研讨的基础。
中传精神是国内外众多大学精神中的一个个体形态,首先它必须是一种大学精神。那么什么是大学精神呢?综合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观点,对于大学精神的定义有下面几种:
大学精神是大学人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文化传统,是大学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特别是大学校长、教授群体关于大学的理想、信念、追求和价值取向。
大学精神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意识、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反映着大学人的“精气神”。大学精神对社会风尚应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最富有大学特质和时代特色的精神特征,是大学群体的面貌、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大学优良文化传统的结晶。
综上,通俗地讲,大学精神表述的是大学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它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大学的风向标和旗帜,表现出大学人的精神境界;它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理念、传统的凝练,是大学人做人、做事、做学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体现这所大学的愿景、使命和特色。因此,大学精神应该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上的表述;是理想而又实际的、重历史又重未来的,是大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大学精神的表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应该让人看到这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历史足迹)、文化底蕴(积淀),最值得传承和发扬的优秀精神品质、最值得肯定的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经验;同时,又要体现它的现实追求(时代特征)、未来愿景和理想;此外,还要遵循大学精神普遍的共性要求。国外大学精神着重倡导独立自由、真理和光明,我国的大学精神更多强调的是爱国奉献以及对“德”和真善美的追求。
中传精神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精神,是传媒大学人的精神。因此,凝练中传精神应该把握和贯彻以下原则:
一是体现大学精神,核心是学术精神。应该重点思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术精神是什么?学术追求是什么?国际上普遍认为,大学是追求真理的民主机构(基地),具有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传统。因此,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独立自由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民主与平等精神、批判与创造精神、开放与包容精神,等等。这是大学精神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之精神的显著区别。
二是体现传媒精神。作为专门从事传媒教育和研究的高校,要引导我们的师生及校友,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必须具有“传媒人”的精神,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传播原则,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传承、传播和创新民族优秀文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主动引领传媒发展方向、引领社会风尚。这是传媒大学精神区别于其它大学精神的关键点,是中传精神的特质。
三是体现学校传统。一所高校的文化传统,是高校的精神之源,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华和灵魂,同时对大学文化、包括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等具有统领作用。因此,凝练大学精神,需要深入挖掘和梳理大学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中发掘出最能代表传媒大学的精神品质(且称为传媒大学的“校格”),发掘出对学校发展具有特别效用的办学思想、理念、经验。只有发掘得准确到位,才能呈现出中传精神的“本质”与“核心”。
四是体现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媒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凝练中传精神,应注意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体现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大学特色,以更好地维系民族文化的血脉,激发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力。
五是体现时代精神。大学精神源于或基于学校的文化传统,但不能惟传统是从,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按照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定位与使命调整,对大学精神进行适当更新。中传精神的凝练,也必须把传统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凝练大学精神要特别注重彰显大学的个性特色,不能千校一面。目前中国大学的大学精神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表述较少。因此,中传精神凝练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彰显学校的特色。
凝练中传精神要与中传人紧密关联起来。也就是说,要把中传精神尽可能与学校各类群体、各个学科专业的师生以及校友的思想行为密切联系起来,力求对他们的思想与心灵有所触动和净化、思维与行为有所引导和规范。只有扩大“覆盖面”、提高“关联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中传精神的导向、激励、凝聚、调适、规范、熏陶、感染等效能。否则,中传精神游离于中传人(大而空,有失偏颇,或与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及思想品德修养不相关),就失去了凝练中传精神的意义,更谈不上内化和践行中传精神了。
三、对中传精神的初步凝练与探索
我校党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中传精神凝练和培育工作。两年来,在全校范围持续开展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大讨论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着力凝练中传校风、教风、学风和中传精神。党委宣传部作为活动牵头部门,在吸收大家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校校风、教风、学风及中传精神的表述方案。这里,重点就中传精神表述语及内涵解释作一介绍。
中传精神表述语之一:创新引领 追求卓越
“创新引领”:“创新”,意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引领”意为带领,引申为开风气之先,树旗帜之意。此条体现了我校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不断求索、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是我校在学界业界起到开创、旗帜与领军作用的深刻体现和动力之源。同时体现了中传人锐意创新、力求引领传媒文化业发展的自觉与自信。
“追求卓越”之“卓越”,意为拒绝平庸,敢于超越,卓尔不群,志在一流。此条反映了我校57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永不懈怠、志在一流的目标境界,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应该秉承的精神追求。
此表述语也可表述为:求真务实 创新引领。
中传精神表述语之二:求真理 传道义 向卓越 济天下
求真理:集中概括了大学的真谛,以及传媒人职业素养、作风和品质的追求。(1)大学的生命真谛在于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为此,大学要崇尚学术,探索学问要服从真理,致力于知识的传承、创新与应用。这是大学的共性逻辑;(2)作为传媒人要在信息传播(宣传报道)中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说假话,追求真理、真实;(3)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求真知(做真学问)、干实事、做老实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传道义:高度概括了传媒人的使命和责任。即,作为传媒人,要传播道德、正义,传承和宣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对引领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践行李大钊提出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抱负和志向。作为传媒大学教师,要有韩愈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境界,在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中,传上善之道、授经世之业、解人生之惑。“传道义”表达了对传媒学子的期望,对传媒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规范,契合我校学科特色、育人宗旨和办学追求。
向卓越:全面概括了我校办学的优良传统,反映了师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传人拒绝平庸、志在一流的崇高追求。崇尚卓越、追求卓越,是我校由弱小到强大、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坎坷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见证了中传人团结协作、敢打硬仗、攻坚克难、勇于胜利的坚韧品格与执着进取精神。面向未来,我们要把崇尚卓越、追求卓越作为大学的灵魂和中传人的精神品格,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向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同时激励每一个中传人在品德、学术(学业)、能力诸方面力求卓越,做卓越之人,成就卓越业绩。
济天下:体现了中传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魄、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和豪迈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传媒影响世界,教育引领传媒。传媒是社会的公器,传媒人要有胸怀天下、服务众生、匡救社会的境界,致力于为人类谋福祉。要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国际水准的传媒人才,服务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这也是传媒人的责任和使命。
此表述也可表述为:“求真理而传道义 ,向卓越以济天下”。
中传精神表述语之三:传媒为我扬帆,我为传媒领航
传媒为我扬帆:追根溯源,我校以广播电视和传媒起家,靠传媒“起航”,传媒是我校的生命之源、发展之根,也是每一个中传人事业发展的根基;面向未来,我校的发展要对接传媒,借力传媒,乘传媒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东风,破浪前行。
我为传媒领航:寓意我校要坚定不移地把服务传媒并引领传媒,作为办学志向,作为每一个中传人的价值追求;要创建世界名校,以一流办学业绩和突出贡献,引领中国传媒教育和传媒文化业的发展。
“传媒为我扬帆,我为传媒领航”,既是我校办学传统和经验的总结与传承,又体现了中传人面向未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我校特有的一种“精神”和办学理念。
中传精神其他表述:“求是创新,引领传媒”;“真善美新”;“求真、求实、求新、求卓”等等,限于篇幅,不再逐一解释。
当前,关于中传精神的凝练培育工作仍在进行。这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智慧、逐步深入、达成共识的过程。我们既要抓紧活动的开展、力求快出成果,又要深思熟虑、慎重推出成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沉淀、筛选、精炼、内化等环节和过程,中传精神之花必将香溢校园,并结出累累硕果。
(文: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