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传

东方网:“传媒大创教学新模式《跑马场》收官显高校力量

    东方网4月25日消息:“眼高手低”一直是国内大学毕业生给人的印象,随着高校扩招,人们感叹本科生一批不如一批。而国内高等教育的应试模式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最近,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羊,率先以《跑马场》一剧的成功制作播出,破解了这一教学魔咒。由中国传媒大学投资并集结团队制作的电视剧《跑马场》上周在央八圆满收官,收获好口碑。导演刘书亮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的主任表示:“由一个团队来做一部剧,形成传媒大学这个品牌秀,这也是传媒行业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

    《跑马场》由中国传媒大学、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青岛三冠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讲述了一位中国骑师左天一与一位青岛民间女子及日本闺秀之间的爱恨情仇,再现了从 1911年到1922年,中国民主进步力量与当时在青的叁股势力争夺青岛主权的激烈斗争。该剧集结了历史、传奇、寻宝、商战、越狱多种元素,塑造了皇族叛逆、胶东悍匪、知识女性、日本千金、草莽侠女五位性格鲜明的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生动诠释了“不清白毋宁死”的骑士精神以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该剧播出后,得到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兼具偶像与实力的黄宗泽、胡杏儿情侣档赚足了人气,紧张刺激的赛马场面牵动观众神经,油画般的画面质感彰显历史的厚重,“除了视觉冲击外,我觉得《跑马场》最重要的是给我们传达了民族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精神,这是在以往的主旋律题材中我所不能领悟的。”网友“福尔福尔-630”代表年轻一代说出了观剧心得。

    《跑马场》取得如此好口碑,其背后的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团队功不可没。制片人曹俊坦言:“这部剧开拍之前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筹备,人物和故事都是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当中慢慢磨出来的。演员的寻找也是,针对人物性格特征,再找气质、外形相似的人选。包括后来的拍摄、后期、发行等等,这些都耗费了很多心血,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视公司,做起来是一种挑战。”虽然相比专业影视公司有制作上的困难,但是学术出身的团队在剧本创作上却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导演刘书亮坦言自己不会一味迎合市场,只会创作历史文化与商业结合的作品,“这是我本人的坚持,学院风完全可以与商业剧有机融合。”

    “《跑马场》是传媒大学真正拿钱投资拍摄的第一部剧,当年我们跟学校谈这个项目的时候,学校很支持我们,校长说,老刘,我们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了。”刘书亮笑谈创作往事,解释了传媒大学拍摄影视剧的缘由,“以前教学都是在课堂,写论文,我们提出一个设想,到大三的时候,把学生从校园带到创作集体里,离开课堂到剧组中,我们叫艺术人才培养创新课题。《跑马场》是在这个创新模式下的首次尝试,这次台前幕后都有很多师生参与进来,希望利用一部剧带动整个学校的影视艺术学科的学生和老师,由一个团队来做一部剧,形成传媒大学这个品牌秀,也是一次以创作实践带动教学的重大举措。”

    此外,刘书亮还透露,《跑马场》不仅给学校创了牌子,也是给学生开辟了入行之道。“参与《跑马场》制作的学生,能力和名声都跟着提高了,这个戏拍完之后,很多剧组都直接来要人了。”

(来源:2012年4月25日 东方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