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李修平:收获只在不经意中

 

人们称她为“国脸”,因为她所从事的职业,因为她所处《新闻联播》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人们喜欢她,因为她优雅得体的举止,更因为她清新淡雅的气质。10月20日晚,刚刚走下直播台的李修平来到央视国际接受专访和在线,近距离地接触,没有获得大奖的张扬,一如既往的淡定,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恬静的李修平。

十八年第一次与得奖结缘

李修平87年大学毕业回到甘肃台,两年后得以进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主播席一坐就是18年。也许是巧合,18年前第一次正式出镜是10月13日,18年过后,获得自己当选为十佳主持的消息恰巧也是10月13日。这个通常意义上令人担心的“黑色星期五”,带给她的却是这么一份非同寻常的礼物。

“18年前的第一次上《新闻联播》,我和张宏民搭档。那天得到消息,恰巧又是和宏民搭档。宏民每回都说,这个日子不好,黑色星期五,得加倍小心,别出错。没想到就在那天,组长打来一个电话,通知我评上十佳了。印象中,这是自己第一次获奖。”

李修平戏称自己到电视台十几年,从来没得过奖,惟一一次披红挂彩去领奖还是代表组里去的。得奖确实挺开心,也挺意外,因为从来没想过。

播音从来不是自己的梦想

以她的性格,让她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和播音结缘。

她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为人做事一贯低调,以她的自然条件,如果不是老师督促,她从不参与学校文艺方面的活动,高考考广院播音系,更是稀里糊涂走过来。

当年,广院恰巧在她所在的城市兰州设立了西北考点,招收播音和摄影系学生。李修平事先并不知情,跟着一大拨同学,晕乎乎就被老师领着去了。没有压力的她轻松闯过初试关,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回去后,该复习复习,该备考备考,得知同伴中有人参加复试,没接到通知的她也没做任何念想。这可急坏了当年的招生老师,左等右等不见李修平,重又打电话核实,才知道这孩子并没接到通知。正在上课的李修平就这么突然被老师领着,再次进了考场……五六轮过后,整个兰州考点只剩下两人,通知他们进京进行最后考核时,李修平犹豫了,一直以来,她的理想是当个人民教师,从没做过播音的梦。在家人的鼓励下,她抱着权且一试的念头来到北京,行李包里装的除了高考复习资料,还是复习资料。站在考场上她还是没有任何准备,甚至不知道要自备朗诵材料。当时的她,满脑子想的就是赶紧考,考完回去复习功课……

说到底,她还是没把广院太当回事。但也许,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既然干上这一行,三个要求一个都不能少

在世人的眼中,干新闻当记者,给人的感觉总是风风火火,李修平不是这样的人,她的内敛和低调,曾经一度,让自己都产生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干这行的料。其实,作为一个新闻主播,沉稳的性格无形中却也帮了自己不少忙。

“罗京说做直播经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你觉得呢?”

“这话说得太对了。”

“出过错吗?”

“出过啊,我们每个人都出过,但是每个人只能尽量保证少出错。因为那个压力实在太大了,有些错是防不胜防的。”

做新闻直播,最怕的就是突发事件,这种时候稿件来得往往比较晚,而且急,但却最有新闻价值。通常这时,稿件的清晰度便不能保证。李修平说他们接过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稿子,有横版有竖版,甚至还有繁体版。心细的她往往在两人交替播音的过程中,会拿起下一条稿过一遍,哪怕不是自己播,也会帮着把生僻字赶紧查了注上。她说作为一个新闻主播,有三点必须具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者缺一不可。

银幕下方的李修平,少了一丝严谨,多的是一份活力。生活中的她,其实挺善谈,谈锋也颇健。如果留意,你会发现谈话中,她擅用各种手势,与电视中的形象相去甚远。这,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职业病吧。得失总是相伴的。18年的付出,收获在不经意之中。(作者:张慧雅)

(新闻网学生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