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览

万人民调六成曾受新闻误导 从业者应有社会责任心

近日,一则关于“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的报道被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并被冠以“调查称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内地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等耸人听闻的标题。事实上,报道内容引用的是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一筠及其团队,从1997年开始对北京一家大型妇幼医院追踪调查得出的数据。然而,在耸人听闻的标题下,“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似乎成了一个推及全国的事实。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39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看过“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新闻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表示看后觉得这是个“全国性”的调查。78.4%的人感叹,当下媒体中有耸人听闻式标题的新闻普遍存在。

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看新闻时只看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

耸人听闻式新闻层出不穷会带来哪些问题

山东济南某高校大三学生程楚平,每天都会上网浏览新闻,令他感到失望甚至生气的是,在一些新闻网站特别是手机新闻网站上,排在前列的一般都是无关紧要但耸人听闻式的新闻,比如“大二女生1年见15个网友人流4次”、“中学已婚男班主任与女生私奔”等。

他发现,在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中,经常出现“富二代”、“官二代”、“小三”等字眼,“一些媒体为了赚人眼球,只管在标题中贴上一个个敏感的标签,从来不管这些贴得符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在一般人上网看新闻几乎都是只看标题,不看或略看正文,这样的标题真不知道要误导多少人。”

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刘飞(化名)就曾受到一些耸人听闻式新闻的误导。他给记者举例,前不久“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新闻被爆出时,他曾把报道转发给多位好友,并与大家一起指责北大校长的不恰当言论与“夜郎自大”的姿态。然而,直到看过完整的视频后,他才发现那条新闻是对北大校长当日的演讲断章取义了。“这样一条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在很短时间内便引起了社会舆论对中国教育、北大以及北大校长本人的无端非议,微博上许多意见领袖也纷纷转发。现在一想到自己也做过扩散的‘帮凶’,就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

程楚平和刘飞的经历都并非个案。调查中,60.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受到耸人听闻式新闻的误导。

耸人听闻式新闻层出不穷会带来哪些问题?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无端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恐慌”(68.6%),其次是“误导公众”(68.2%)。接下来依次是:“给新闻当事人带来困扰”(50.5%)、“损害媒体公信力”(48.4%)等。

广东东莞市民赵兰说,现在越来越多“娱乐化”、“噱头式”的新闻报道,让她行动较为不便的父母对社会感到惊讶与失望,她的母亲总对着报纸上某些过分夸张的新闻,发出“现在的社会怎么会这样”的疑问和叹息。

“现在社会的确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至于像一些新闻所说得那样夸张。很多时候,一些媒体总会将个别极端的个案过分夸大,而且经常加上“全国”、“内地”等定语,弄得好像全社会都和极端个案中的情况一样。这样下去,还有几个媒体能被老百姓所信赖?”赵兰说。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标题党”现象是一种新闻炒作,也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常见的基本手法。但是,这种做法非常容易导致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将一些个案或者不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最终将导致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媒体自身的权威与公信力不断降低。

如何杜绝耸人听闻式新闻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指出,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往往传播效果更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互联网时代“病毒式”的传播方式能够使一些传统媒体、区域性媒体的报道迅速被放大、扩散,短时间内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次,当前社会中,公众已经对某些问题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如果新闻符合这种印象,它就能迅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如果新闻不符合这种印象,它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许多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迎合了公众的这种刻板印象。在传播过程中,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众会借此表达社会情绪。

“随着新闻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受众的意见越来越受重视。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过程中,许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注意力,逐渐失去了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一味制造庸俗、煽情、娱乐化的新闻迎合公众,甚至不惜罔顾事实、断章取义。”张志安说。

如何杜绝耸人听闻式新闻?调查中,65.7%的人主张“新闻从业者应有社会责任心”,61.8%的人认为要靠“新闻从业者提升自己素质”,60.6%的人表示要“加强新闻管理”。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对不负责任的‘标题党’行为给予曝光”(49.0%)、“行业组织应起到自律作用”(43.7%)、“公众提高自身辨别力”(38.6%)等。

刘飞认为,对于媒体来说,制造、传播不符合事实的新闻的过程也是其公信力受损的过程。日子久了,老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这样的媒体最终也会生存不下去。

“市场纠错的方法的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它发挥作用的过程太漫长。”张志安认为,新闻行业协会不能只是表扬、发奖的组织,而应该对自身成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制裁,充分发挥促进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底线的作用。

他指出,一些有公信力的媒体也应该肩负起及时辟谣与信息纠偏的责任;同时,新闻学者不能只待在象牙塔中,也应该通过媒介批评来接地气、承担公共责任;最重要的是,普通公众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批判性素养,越是面对耸人听闻式的新闻,就越要理性。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