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微博,已经日益呈现出优势明显、力量巨大的媒体传播属性。但微博新闻在日益蓬勃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效应,必须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其在公民社会的传播正效应。
【关键词】微博;新闻;信息技术;双刃剑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允许用户通过Web、E-mail、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手机短信等手段,以个人博客的方式随时随地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的信息文本,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横空出世,同时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从关注人们日常琐事的通信工具和信息平台,迅速发展成为介入社会公共事务的新媒体。2008年,Twitter在美国总统大选时助奥巴马胜出,2009年6月第一时间报道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2009年6月和12月下旬又在伊朗政治动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事件成为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产品开启互联网媒介新时代的标志。一切迹象表明,微博作为一种互联网新技术,不但可供人们发布个人最新简短信息,更是一种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微博新闻开始走近“寻常百姓”。
微博新闻: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通过微博报道两会的主流媒体多达26家,新华社、京华时报社等数十家媒体推出微博,人民网、新浪网开辟两会微博专题对两会微博予以集纳,微博已经成为两会传递民意、发表意见、反馈信息的新渠道。可以说,刚刚兴起的微博就成为2010年两会报道中的新武器、新亮点,同样也以其独特而巨大的优势宣告微博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微博新闻即时快捷,传播进入“秒新闻”时代。微博即时便捷,不仅仅体现在广大用户可以通过Web、E-mail、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等方式,尤其是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更新个人微博,而且还可以传播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形式的信息文本。当微博这种特性被普通民众利用以后,新闻现场的即时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的传播“以秒计”必然保证了传播内容的时效性和鲜活感,真正的“秒新闻”、“即时新闻”时代到来。2010年11月15日下午2点上海静安大火发生以后,位于起火公寓旁写字楼里的一网友“澄澈媚扬”通过新浪微博在下午2点33分发出第一条大火报道,到晚上8点,共发出文字报道86篇、图片80幅。其中不仅有文字、图片,更有网友本人的评论,可以说不亚于一场现场直播。像这样,网民用手机去记录身边发生的大小新闻事件,最后通过微博不断形成新闻源,并快速在互联网世界传播,从而加快了信息的流动速度。只是,微博新闻将依据新闻事件的大小和影响,决定其在整个互联网中所引起的传播速度和关注程度。
人人皆是传受者,传播进入“全民记者”时代。微博不仅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全新的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方式,还演变成一种在很多方面优于现有媒体的新闻发布工具。微博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就在于人人皆是传播者,新闻现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记录,实现了传播的现场同步。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拥有一部手机,能够上网,就能实现微博无边界的传播,就能实现新闻和微博同步进行,消除新闻发生和传播的时间差,这是当下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即使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新闻线索、赶往新闻现场,但是因为种种因素,他们也有可能无法靠近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采访当事人,而往往需要依靠事后的回访,缺乏现场感和第一手新闻素材,这一点在微博新闻方面完全不是问题。2010年11月15日,男子110米栏明星刘翔低调飞往广州,事先没有通知媒体,但结果还是被大批媒体记者发现了,究其原因是微博泄露了消息。台湾艺人陈建州在飞机上偶遇刘翔,热情地向刘翔索要自己与范玮琪订婚的祝福,并录下视频发上微博,这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络上被疯狂传播。[1]而在当天央视五套的体育新闻中播报的却是所有记者都守在机场的几个出口等候刘翔,一有风吹草动就来回奔走,可结果却无功而返。因此,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中,微博所引发的民间新闻报道力量将与新闻专业记者互为补充。而他们的优势恰恰在于无孔不入,能到达新闻记者不能到达的现场,甚至能逾越新闻记者有关新闻纪律的束缚。
交流互动更强,传播实现“立体网状化”。因为互联网强大的互动和搜索功能,微博新闻在交流互动方面也体现得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如果说,一张报纸是点对点的传播、一档新闻是点对面的传播,即使目前这些媒体也在双向互动传播上大费周章,努力实现和新媒体的全面融合,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它们缺乏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而微博新闻则不同,它的传播实现的是立体网状化传播,它的每一个传播者都可以和互联网中的任一点进行交流互动,并得到有效的反馈。网状本来就是很稳固的,一旦每一个传播点都能形成立体联系,那么微博新闻的“立体网状”必然会形成更加稳固、持续的传播结构,它所产生的传播能量则是排山倒海般难以估量的。
目前,微博的传播能量,在帮忙、求助、舆论监督等新闻诉求方面发挥得比较突出。譬如,《南方都市报》(2010年11月20日)刊载消息:一个因车祸失忆的“无名氏”,15个月生死两茫茫,通过微博仅仅通过三天接力就实现了亲人相认。2011年1月26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开通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仅仅5天就吸引近万粉丝,网友街拍的200余张被拐儿童照片发布到该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影响的不仅仅是网友,还影响到了公安部门,如福建龙岩市公安局局长过问当地网民所拍的照片,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也关注该微博和相关线索,称公安部将部署公安机关对强迫未成年人乞讨进行立案调查。由此可见,微博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2]
更加可以期待的是,以这样的传播能量,再加上前文所述的两个特点,微博新闻在实现舆论监督方面更加有用武之地,能够将整个社会置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真正实现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2011年6月发生的郭美美炫富引发的红十字会捐款透明调查、法院院长开房等事件,便是微博实现舆论监督最好的明证。
微博新闻:真实性欠缺 隐私保护需加强
目前,虽然微博新闻不拘形式、发展迅猛,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只是技术上的全面进步,而其在内容生产、传播范式等方面也会存在极大的缺陷,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新闻专业化不强,传播容易陷入碎片化。对于微博新闻,虽然可以实现人人都是传播者,但现实的情况是人人并非都是记者。在具体的微博新闻中,因为微博主不具备记者的身份,无法占据采访资源,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调查取证,因此他们发布的新闻往往具有片面性和碎片化的趋势。同时,因为微博新闻的字数限制,在形式上也同样加深了这样一种感觉。“11·15”上海大火发生以后,网友“澄澈媚扬”通过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文字和图片报道,很好地记录了火灾现场,形成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是根据笔者的分析,这些报道全部是远观的现场记录,文字以估计、目击为主,无法对整个火灾情况、起火原因、救灾情况等进行深入报道,从而给人一种碎片化的传播效果,无法展现新闻的全貌。
同样,即使是拥有新闻资源的官方微博,也因为微博新闻的形式局限以及专业团队的不足,难以在报道上形成与专业媒体同样的传播效果。2010年11月16日~21日举行的中国第十二届高交会,第一次开通的官方微博“高交会新闻中心”、“高交会组委会”,发布新闻信息。根据考察,截至高交会闭幕,该官方博客一共吸引了1124名粉丝,微博条数达到1043条。消息的内容包括活动提前预告、展品亮点、现场的图片信息,还对网友的提问进行了大量的回复,甚至市长许勤的行程安排也略有提及。但是,对于高交会这样大型的高科技盛会,这样的报道力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是极其片面的。
网络传播容易失范,导致误传和谣言。微博新闻具有极大的隐形性,它的发布随意而不需要事先审查,传播容易失范。基于非专业化网民的现状,微博新闻很容易发布一些错误的信息,而且信息一旦发布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产生极大的传播能量和负面效应,最后导致误传甚至谣言,影响整个信息环境的安全,进而影响到人心和社会稳定。2010年11月19日下午2点42分左右,深圳湾发生里氏2.8级地震,许多市民都感受到了短短几秒钟的震动。地震发生后,当相关部门还未证实地震的发生以及级别时,不到3分钟的时间,新浪微博中就有人开始询问是否刚刚发生了地震,以及一些关于地震级别的信息。笔者在新浪微博中输入“11月19日深圳地震”能找到上千条相关的信息;在搜狐微博中找到了152条相关内容;在腾讯微博中也找到了上百条的相关微博。但是,因为没有权威信息部门的发布,绝大多数地震消息都是以讹传讹,譬如深圳地震级别为3.5级、4.1级、4.9级等,关于地震的位置也是众说纷纭,甚至还出现了“阳江4.9级地震”、“台湾海峡发生7.8级地震”等消息。显然,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每一位博友都可以通过微博了解信息,但是绝大多数的信息并不权威甚至还有虚假成分,容易误导网友以致谣言四起。所以,微博新闻,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新闻,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无法核实新闻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新闻的权威性。这个时候,往往需要专业媒体的介入,发布真实、权威的消息进行辟谣。
个人空间“被大众”,容易侵犯隐私和造成新闻侵权。其实,有关侵犯隐私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司空见惯,因此发生新闻侵权事件对基于互联网的微博新闻也不足为奇。只不过,因为微博的存在,文字、图片、视频等,随时随地更加容易上传到互联网,这样个人的空间就被极度压缩,个人的言行也随时置于整个大众的视野之下。而且,在缺失监管的互联网,一些极端的言行总是容易被转载、被放大,通过快速传播发生侵权行为的几率更大,最后导致极坏的影响而不可收拾。
2011年3月22日,大S和汪小菲在海南举行婚礼,因被告知不邀请媒体采访,许多记者只能守候在场外。可婚礼开始不久,网上却传出搜狐网的独家婚礼现场照片,原来是嘉宾张朝阳通过微博公开的。此后,大S和张朝阳的口水官司不断,虽然有炒作之嫌,但张朝阳确实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不但拍照而且还在微博中公之于众,侵犯了大S和汪小菲的肖像权。而随着微博新闻的发展,类似的事件肯定会层出不穷,问题的关键是其强大却不易控制的冲击力既可以矫正被扭曲的正义,也可以伤害遭诬蔑的群体。[3]
微博新闻:扬长避短加速与专业媒体的融合
在全媒体时代,目前微博新闻已经风生水起,虽然其存在一定的双刃剑效应,但绝不是“洪水猛兽”。对于微博新闻——一个重要的新闻源和全新的新闻形式,它必然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继续向前发展。在微博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主管部门和网站平台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完整规范,让网民合规律、合目的地参与微博新闻的规则,并进行适当的内容审查和监管。
同时,微博新闻虽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它无法单打独斗,它的传播发展必须实现和专业媒体的融合传播,必须仰仗专业媒体的参与和引导。而在目前,一个有利的趋势是专业媒体也看到了微博新闻的优势和影响力,已经开始向微博发力。因此,微博新闻应该借力专业媒体的介入,不断壮大自身品牌和发展空间,拓展媒介传播的新境界,更好地体现当代媒介融合的传播力与整合力。
强化实名制,避免胡“发”乱“转”。针对微博内容胡“发”乱“转”现象,实名制在网络虚拟化的当下,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无论是新浪、搜狐还是腾讯等微博,都在积极推行实名制。实名制,在于博主身份的确认和锁定,无形之中赋予其一定的压力,使其无论是发帖还是转帖,都必须慎重地思考一二,不能肆意妄为。
更重要的是,实名制引进以来,全国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团体也纷纷开通微博发布新闻,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单位的最新动态,这又赋予了微博新闻一个稳定、真实而权威的新闻源。而且,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它不需要任何采访,任由这些官方微博快速、自由地发布新闻,当然其发布新闻也要经过自我审查。此前,不少官方微博已经在网络上进行新闻发布,譬如深圳市公安局就刑警醉驾被抓又被释放事件进行了微博澄清。
借专业媒体及记者,行专业之传播。目前,微博和其他媒体的合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我国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纷纷进驻微博,参与微博新闻传播。例如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微博的媒介机构就涵盖了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介形式;人民网于2011年2月1日正式推出“人民微博”,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通过合作,微博新闻可以确保真实性和权威性,进一步优化自身网络,丰富新闻资源和评论话题,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网友参与微博新闻,增加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其他媒体则可以进一步优化新闻源、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
同样,也应该积极鼓励记者开通微博,发挥传播示范效应。对微博新闻而言,记者开通微博,提供了一个专业、真实、权威的传播点。它的存在,不仅可以即时地甄别新闻源和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更在于参与和引导,保证传播的正确舆论导向,不至于出现新闻传播和话题讨论的以讹传讹,并能够有效实现对其他博友媒介素养的提升。如此一来,微博新闻的专业性,则可以得到快速提升和进步。
新闻资源共享,发展互利共赢。目前,微博新闻虽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存在新闻碎片化的弱点,无法再现整个新闻的全貌,因此专业媒体可以整合微博新闻资源,进行再加工再传播。目前报纸杂志有大量的微博内容,从专门的微博语录专栏,到新闻报道后面的微博点评等等。深圳广电集团《一时间》栏目也开辟了《微博点点看》,报道微博上的新闻及评论。经过专业媒体的筛选和整合,微博新闻的权威性势必得到加强,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
微博新闻和专业媒体融合,还体现在专业媒体通过微博发布其报道的新闻、评论话题等,以此达到预告和互动的目的。尤其是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微博进行评论、海选、评比等互动,调动网民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参与性,提高其对传统媒体的忠诚度。目前,深圳广电集团品牌新闻栏目《第一现场》就开辟了微博,每天刊发当天的主要报道内容,并有专人在微博中和网友互动。
参考文献:
[1]微博时代掀起快速新闻报道 语言轻松颇具趣味性[N].中国新闻网,2010-11-17.
[2]于建嵘开微博寻乞讨儿童 受到公安部打拐办关注[N].新京报,2011-02-01.
[3]律师解读张朝阳擅传大S婚礼照片:涉嫌侵权[N].法制晚报,2011-4-6.
(作者单位: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新闻节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