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行业大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正是由于国家和行业的需求以及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行业大学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行业大学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打好特色牌,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重点突破,凝练学科发展特色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龙头,也是特色办学的关键。从世界著名大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看,虽然目前其整体学科发展水平都很高,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在某个或几个特色学科上实现重点突破,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学科体系乃至全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行业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长期的发展,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并由此构筑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并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及在行业领域的稳固地位。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经验,行业大学应加强战略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力量把优势做大、特色做强,使之成为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战略基点和突破点。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和行业发展需求,汇聚一批领军人物和尖端人才,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学校学术声誉与学术水平,推动优势特色学科率先创建一流,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高。
深化改革,强化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办学兴校过程中,行业大学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将其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首要标准。作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行业适用人才的重要基地,行业大学应加大改革力度,注重高素质行业特色人才的培养。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人才培养特区。要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改革试点为抓手,探索校企紧密对接的人才联合培养及管理运行机制,建好校外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拓展利用行业教育资源,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具有行业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扩大开放,突出社会服务特色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日益凸显。作为重点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源泉、技术革新要塞,行业大学秉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宗旨,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支撑、引领我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与国家、区域特别是行业发展的长期合作中形成了牢固的产学研联盟。这既是行业特色大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支撑其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托。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了重要快速发展阶段,为行业大学与行业产业共发展共繁荣提供了重要契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强调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为行业大学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行业大学必须始终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区域重大需求,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强化协同创新,努力取得一批行业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同时,行业大学要主动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留学中国计划”,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
勇于创新,打造大学文化特色
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包括行业特色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有效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着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行业气派,并且与学校自身特点相契合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积极投身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激发办学活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各环节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推进管理创新中,行业大学应充分发挥自身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联系密切的天然优势,在学校管理上注重发挥学校董事会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办学重大问题时,要广泛听取董事单位的意见,并积极与行业企业的董事单位建立战略联盟,在人才培养上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在科学研究上推进协同创新。其次要着力推进承载行业传统、彰显时代风格、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行业大学因行业而发端壮大,使命责任中始终流淌着行业文化的血液。在提高质量进程中,行业大学必须坚持传承行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积极吸收其他行业乃至不同国度的优秀文化成果,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编辑: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