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中文学科发展,庆祝文学院成立十周年,文学院特邀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又铭先生来我校开展讲座。
讲座主题:
从儒家荀学派到气的传播沟通理论
演讲内容概要
目前两岸研究儒学的状况不尽相同,但都以儒家孟学一系为大宗,而以荀学一系为次要甚至陪衬,这是宋明以来儒家独尊孟学的风习所导致的。但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今天至少应该同等地看重荀学。
宋明以来,学者多半从负面理解荀学和诠释荀学,荀学被丑化得非常严重。因此今天必须以创造的诠释学的眼光,重新理解荀子哲学。我的理解是:荀学跟孟学并非强烈反差的两端,它们共同享有天人合一、性善的基本立场,只不过主张的程度一强一弱而已。相较之下,荀学的观点比较大众化,比较可以当作今天多数人、一般人文社会学科的哲学参照和哲学基础。
我们还可以发现,清代中叶戴震的哲学,其实就是荀学的最新版本。那是一个“自然气本论”。而它的理路,正好也可以跟今天海外某些华人传播学者所倡议的“气的传播沟通理论”衔接起来。
气的传播沟通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就着“多因多样整体综合的个人或群众心里效应”来思考、衡量、安排、操作的传播沟通理论。这是在西方传播沟通理论之外,具有华人文化特色的传播沟通理论。
讲座将设互动环节,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时间:2012年10月19日周五 上午9:00—11:00
讲座地点: 四十八号楼A803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附录:
一、刘又铭教授简介
刘又铭:台湾嘉义人,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二、学历
1972.9~1976.6,成功大学工程科学系,学士学位
1981.9~1984.6,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
1985.9~1992.6,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位
三、经历
1986.8~1992.7,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1992.8~2000.7,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2000.8迄今,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四、主要学术著作
《从蕴谓论荀子哲学潜在的性善观》,收入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孔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
《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关系论新诠》,《台北大学中文学报》2,2007年3月。
《荀子的哲学典范及其在后代的变迁转移》,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汉学研究集刊》3,2006年12月。
《当代新荀学的基本理念》,《儒林》4,2008年12月。
《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邯郸学院学报》22:1,2012年3月。
《理在气中—罗钦顺、王廷相、顾炎武、戴震气本论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0。
《宋明清气本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收入杨儒宾、祝平次编,《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台大出版中心,2005。
Liu, Yu-Ming, "Naturalistic Chi(Qi)-Based Philosophy as a Foundation of Chi(Qi) Theory of Communication﹙明清自然气本论:作为气的传播∕沟通理论的哲学基础﹚," CHINA MEDIA RESEARCH, Vol.4:3, 2008.07.
《明清自然气本论者的论语诠释》,收入黄俊杰编,《东亚论语学》,台大出版中心,2009。
《明清儒家自然气本论的哲学典范》,《中国儒学》6,2011年5月。
《大学思想的历史变迁》,收入黄俊杰编,《东亚儒者的四书诠释》,台大出版中心,2005。
《马浮的哲学典范及其定位》,收入吴光编,《马一浮思想新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