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郭红松
10月18日,《躬行大地——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图片展》在北京举行。图为观众在拍摄展出作品。新华社发(万象摄)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的新闻工作在理念和实践上有不少调整和创新,促进了新闻业的改革创新与健康发展,开创了新闻事业的崭新局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三贴近”,开展“走转改”,开创新闻工作新局面 十六大以后,中共中央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并根据这一理念提出了新闻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
“三贴近”的核心是要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这是我国新闻工作一向倡导和坚持的优良传统,而在新的执政理念下倡导“三贴近”,就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把它上升到了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把它当作了指导新闻工作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因此可以说,“三贴近”是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实践证明,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深入实际工作、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呼声和要求,才能真正把宣传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呼声统一起来,把正确引导舆论同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而去年开始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则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养,促进其成长和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走转改”,新闻战线找到了一条全面落实“三贴近”原则,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和关键,使广大新闻工作者真正弄清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更使得新闻战线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把新闻宣传作为党的执政资源,将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新闻宣传作为一种资源,特别是作为一种执政资源,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新闻工作指导思想中的一个创新点,这是对新闻媒体功能定位的一种全新的认识,说明了我们对新闻媒体功能的认识在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延伸和深化。如今,用好新闻宣传资源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强调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核心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后来在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中,又将其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十年来,我国新闻媒体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并且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而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推动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媒介融合,形成宣传合力,提升新闻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使得传统的媒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和各种新兴媒体融合并存、交融互动、协同发展,并同时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中发挥作用的新的媒体格局。这种变化也导致了舆论格局呈现出多形态、多层次、多元化的新态势。
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提出要“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经过十多年来的资源整合,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的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统一的舆论宣传平台,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合力大大增强,确保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命的顺利完成。
四、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按照新闻工作内在要求规范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工作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以往的实践证明,凡是违背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便会受到惩罚,给新闻工作带来危害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遵循和体现新闻传播规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许多政策调整,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例如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几个专门性文件。这些文件所涉及的都是长期以来群众反映强烈、媒体很想做好的事情。这些文件的出台显示出党和政府坚持用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来推进新闻改革的清晰思路,有利于新闻传播回归新闻本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新闻工作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十年中,我国新闻工作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通过理念和实践上的不断调整与创新,得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改革,实现了新的发展。
(编辑: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