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几何

阅读提示:暗箱操作的流程,避重就轻的内容,报喜不报忧的态度,曾让39所高校去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遭遇“质量报告没质量”的指责。近日,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再次出炉。从各校自行理解操作,到教育部设置“硬杠杠”,此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质量”备受关注。新旧两版质量报告,是“旧貌换新颜”还是“换汤不换药”?面对“形式主义”“没有权威”的质疑,各高校又该如何自处?

严规——教育部明确25项支撑数据,有24项“规定动作”,其中22项必须公布

高校并非头一遭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去年,全国39所大学就发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去年,教育部并未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标准,各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操作。”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贺占魁说。由于官方“不设限”,去年的报告整体上“报喜不报忧”。各高校都偏重于自家优势,多在强调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数量、外籍教师所占比例、新启动的实验班……

“只拿绝活”显然不足以反映全貌。今年8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118号文《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明确了25项支撑数据,前24项非常明确,包括生师比、生均图书、应届本科生就业率等内容,第二十五项则为“其他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24个规定数据中,22个是必须公布的,如课程数、选修课数、课堂大小等。还有很多数据作为教学质量的支撑材料也须公布,如办学条件、经费等。”贺占魁说,“有的要求相当细,过去一般都是公布‘教授、博导给本科生上课’,现在则是公布‘教授、博导给大一学生上课’。”在他看来,此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留给高校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

统一的数据使各高校本科教学实力在报告中一目了然,对比十分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社会了解学校有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武汉大学讲师葛建廷说,“学校的教学投入、本科生规模也有了拿出来对比的基础。”

落实——缺乏本科生反馈,内容被简化,部分高校依然“避重就轻”

高校对此次教育部提出的要求不可谓不重视,多数高校召开了专门的办公会进行部署。而报告的初稿也须经讨论、修改、通过后才会发布。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校情复杂,各高校面临的调研难度也不尽相同。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建设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办学条件、学生数量、生均本科实习经费等数据采集上相对容易,只需将现有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可。相比之下,一些院校的数据统计则“难度升级”,往往要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才能完成,工作量很大。

在此情况下,教育部的严规便有可能被“注水”。据了解,虽然报告主体是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但本科生的参与度并不高。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随机采访了两名本科生,她们均表示不知道学校已经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也没有见过报告的征求意见稿。据悉,这样的情况在不少高校都存在。

某高校的一位教务负责人则坦言,支撑数据的第二十三、二十四项“学生学习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分别需要学生、用人单位的参与,但是数据内容采集过程比较麻烦,需要设计问卷等,加之又不是要求必须公布的部分,所以很多高校简化了此部分的内容。

一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却缺乏目标主体——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这样编撰出的教育质量报告,究竟能不能如实反映本科教学的实际水平?

面对“形式主义”和“没有权威”的质疑,贺占魁解释说,教育质量报告出炉前其实是有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的。“我们学校在报告形成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本科生参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报告形成初稿后也会请本科生提意见,只是学生数量没有那么多,小范围而已。”

而武汉大学一位教学负责人则表示,质量报告的真实性还是可以保证的。“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很多都知道真实情况,一旦数据作假,很快就会有人反映出来。况且,教育部也有对于作假的警告和惩罚措施。”不过,他也承认,有的学校对做得不理想的部分可能不会在报告中重点强调。

对策——质量评估不能暗箱操作,应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形成多元反馈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看来,各高校目前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毕竟还在初期尝试阶段”。他认为,在统一的评估标准之下,也应该给各高校保持一些合理的自主空间,以适应不同高校存在的不同问题。

在这一方面,香港高校作了很好的示范。据介绍,香港各高校均设有定期的课程检讨机制,以反思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检讨内容包括学习效果、学习活动、各科目内容及评核等。以香港中文大学的“课程发展及检讨综合架构”为例,老师、学生以及毕业生均会获邀参加检讨过程,而检讨报告也会呈交校外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视并作出建议。高校的学系会根据建议采取适当行动,持续改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尤其值得借鉴的是,香港高校的这种评价机制完全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而且上级部门对于高校的质素核证也是根据该校自己提交的“综合架构”来展开。

相形之下,内地高校在本科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吴霓认为,各高校制定教学质量报告时,流程要科学、内容要全面、反馈要及时。“以教师评估为例,可以让学生、同行、评估专家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估,综合几方面意见后再反馈给评估方,然后请被评估教师答辩,最后向全校乃至社会公开,最终形成报告。”

据华中师范大学方面表示,对于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教育部会派出小组对每个学校做专门调研,拿出相关意见。学校会依意见出台专门的措施。有专家建议,除此之外,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应有针对性地向业内人士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公开,接受审读,形成多元反馈。

“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硬功夫。尤其是教学质量,事关学校未来发展大计。出台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增强透明性和科学性,不能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吴霓说。(记者杨宁 马龙 李永宁)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