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通知》对于出版单位如何加强规范学术著作出版,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通知》发出后,立即得到整个出版界的拥护及积极响应。日前,在由总署主办的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座谈会上,多位出版单位负责人纷纷发言,强调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重要性。此外,座谈会上还向出版界发出了《倡议书》,《倡议书》由5家发起单位及48家参与单位共同签署,表示将尊重学者的原创劳动,以学术质量为第一要义,确保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国新闻出版报刊出《倡议书》全文,并摘发座谈会上的代表发言,希望更多的出版单位参与其中,共同为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作出努力。
倡议书
学术出版单位作为学术成果出版、推广的平台,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有鉴于此,作为专业学术出版机构,我们倡议各学术出版单位,共同遵行以下原则。
第一,严格遵守、切实贯彻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学术出版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将出版规范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学术书稿的处理,严格依据目前学术界、出版界关于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所达到的共识,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具体问题做起,逐步提升书稿处理水平,切实做到为作者拾遗补阙,使书稿更臻完善;
第三,秉持专业立场,严格区分书稿学科边界,逐步实施编辑按学科编审稿件,以保障学术著作出版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提升学术出版门槛,降低乃至消除低水平重复、学术泡沫现象;
第五,尊重学者的原创劳动,以学术质量为第一要义,确保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的出版。
发起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
参与出版单位(以拼音排序):北京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文物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把学术招牌擦得更亮
人民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 陈亚明
学术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促进、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大力出版学术精品力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出版社自身的立社强社之本。
读者的认可、学界专家的赞誉令出版人心怀感激,更心有惶恐,唯有以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更加细致勤勉、专业严谨的编辑工作,努力把学术出版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人民群众出版更多更好的学术精品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今年年初,人民出版社结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参照国内外相关出版标准,制定和实施了《人民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对学术著作的基本体例、文本、图表、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附录等方面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例示。为了使《规范》切实落到实处,人民社还制定了五大措施:一是严格选题论证制度,坚持三级选题论证制度,确保图书选题质量,对重要学术选题逐步推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二是按照学术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编校质量,特别加强对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方面的编校质量管控。三是按照编辑专业分工进行稿件处理,对专业性强的书稿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把关。四是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提前把有关学术出版规范告知作者,给作者提出相关要求。五是把学术出版规范与编辑的考核、职称评审等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来确保《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规范》的实施得到了人民社编辑与作者的积极支持,编辑自觉把《规范》的每一项具体要求落实到书稿上,在约稿时主动给作者提出相关要求,并把《规范》手册送给作者;广大作者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有些作者根据《规范》要求,主动对写作计划和内容进行调整完善,使书稿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规范》的实施已初步取得了成效,一批近期出版的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如《陈维崧年谱》、《批判与建构》、《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等优秀学术著作,已经全面体现了《规范》的出版要求。与《规范》制定前相比,目前按照学术著作出版规范进行编辑出版的图书比例有了很大提高,《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为人民社学术著作出版提供了制度保障。
细节处处是规范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 陈小文
相对于一般出版物而言,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尤其需要加以严格规范。其原因在于,学术著作不同于其他著作(比如文艺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征引性。这种征引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术著作对他人的征引,另一方面是学术著作为他人所征引。与之相反,文艺作品很少征引他人作品,即便引用,也很少注明版本、页码的出处。文艺作品的功能是怡情养性,陶冶情操,除非文艺研究者。而研究者之所以征引,正是为了写学术著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文艺作品的编辑出版不需要规范,而是说,相对于学术作品而言,其规范性可以弱一点。征引性要求作品本身必须具有严肃性和严格性。所谓严肃性,指的是征引者必须正确理解征引材料,适当运用征引材料;所谓严格性,指的是征引者必须注明征引材料的书名(或文章篇名等)、作者、原始出处,包括出版社、版本、页码等基本信息。无论直接征引还是间接征引,都必须遵守这种严肃性和严格性,否则就违反了学术规范。对他人作品征引的严肃性和严格性,反过来要求作品本身必须合乎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出版本身必须具有严肃性和严格性。因此,学术著作编辑出版必须具有更为严格的规范。
以索引为例,中文书对索引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除了一些老牌的出版社,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出版社的索引编辑很不规范,不但中文著作不编辑索引,有的出版社甚至在译作中把原有的很好的索引删除了。这是很不严肃的做法。索引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便于读者研读查考,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厘清学术概念、统一学术术语的基本要求。它集中体现了学术作品的严格性和严肃性。
比方说翻译作品中人名、术语的统一。在人名方面,目前仍然难以统一,不仅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甚至同一家出版社都不同,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学术出版规范。在商务印书馆这种老牌出版社中,口口相传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即约定俗成、名从主人。所谓约定俗成,就是尊重已经流行的翻译,而不论这个翻译是否与原文的音接近。如莎士比亚,就不能根据英文发音改为舍克斯比尔。所谓名从主人,就是根据这个人的国籍,按照该国的语言发音确定人名。如英语中的迈克尔,在法语中翻译为米歇尔。德语中的巴赫,就不能按照英文发音读作巴赤。有的译者认为,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在正文中,很难确定一个人的国籍,即便能确定,译者所学的语言有限,也很难准确地按照该国语言发音拼写中文。其实这不是大问题,不能根据上下文确定国籍的人名是极为少数的。关键是出版社要制定相关的出版规范,译者和编辑要遵守学术编辑出版规范。
老店守正方能出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李昕
学术出版规范问题,涵盖了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从细节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既包括编辑案头处理的技术规范,也包括选题的论证规范。当然,各种规范作为一种要求,也需要有轻重之分。在今天学术图书出版总量大幅增加、资助出版成为普遍现象、学术出版门槛降低的情况下,对学术选题的筛选和论证规范需要特别强调。
拿三联书店来说,过去三联书店一向坚持精品路线,出书不求多,只求把书出好,强调以“新锐、一流”作为出版标准。三联内部一直有一个要求,就是不以有无资助定选题。达不到三联期望的质量标准的图书,资助再多也不能出。反之,对于确有学术质量,代表某个学术领域最高水准的学术成果,没有资助、赔钱也要出。在这个前提下,三联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过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作者本人的学术资助,学术出版的经济负担,大多都是三联自己承担和消化的。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即作者希望利用三联的品牌出书,主动要求提供资助,被三联拒绝,但三联同时强力推出了一些经济上可能引起亏损,而学术上价值很高的著作,例如茅海建的《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戊戌变法史事考》,陈方正的《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等等。这些著作给三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因为受好评,得到学术文化界关注,事实上这些书最终的经济效益也不差。“坚持出好书,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得到的回报并不低。
三联也是在国内出版社中较早开始坚持对一部分原创学术著作实施匿名评审制度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从1994年开始出版,18年来已出版了近100个品种,每一种都经过两名以上的店外专家提出评审意见,其中半数以上的书稿,作者曾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过修改,有的书稿修改两三次以上。这套书的学术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成为三联图书品牌中的品牌。
当然,随着形势的变化,三联坚持原有的精品路线,也遇到了一些压力。近几年三联为适应转企改制,股改上市的要求,内部实行了分社制和公司制,增设了几个编辑部门,编辑人员在5年里增加了一倍。新书出版品种也大幅增加,从2005年新书出版120种左右,到今年突破300种,其中的学术著作也成比例增加。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规模化与高品位的矛盾,质量与数量的矛盾,出版社深感这个问题对于三联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三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自己原有的《学术著作编辑规范》,同时为了严把选题关,出版社正在积极研究,考虑建立学术选题出版论证机制。出版社准备从明年开始成立三联学术选题审批委员会,以定期或不定期开会讨论、投票决定学术选题的立项。三联仍然不会以有无资助判断出版价值,但也没有必要为一些不重要的著作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无论是名誉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代价,都不值得。所以强化学术出版规范,是三联内在发展的需要。
多举措保障学术品位
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李锋
中国科学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以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在出版界和专家学者中有较好的声誉。规范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是科学出版社的责任和追求,主要做法如下。
重视选题组稿工作。抓国家级获奖成果、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和重要科学家是科学出版社选题组稿的基本思路,这是确保图书质量、打造学术精品、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专家作译者队伍,很难打造学术精品。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出版社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制定了科学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选题申报、审批管理办法》、《重大选题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严格选题论证。科学出版社出台了《选题申报、审批管理办法》、《选题评价体系》等相关管理办法,根据选题分类原则,科学出版社成立了选题论证委员会,对学术著作选题以鼓励学术创新为主,重点考察选题的内容质量、出版价值。同时严格控制学术质量一般的选题以及超范围的选题。
重视编前工作。为了规范编前工作,科学出版社组织编写了《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详细规定了稿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包括稿件结构、公式、图表、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名词术语等,同时各个编辑业务单元根据学科特点撰写了《作译者须知》,为规范作者的写作提供服务。
建立专家审稿制度。科学出版社建立了同行专家库,通过匿名的方式,让同行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通过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客观评价学术著作的学术水平和出版价值。科学出版社不仅对本版书如此,引进版图书也要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审和推荐,以保证引进的图书在内容质量、学术水平等方面能满足国内读者的需要。
强化编辑的专业化分工。科学出版社制定了《各业务单元出版范围管理办法》,目前下设24个分社,按照图书种类和专业进行划分,即使是异地分(子)公司,科学出版社对其出版范围和地域也有严格要求。科学出版社一贯坚持编辑的专业化,所有学科编辑都具有相应的专业学科背景。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确保图书出版质量。科学出版社注重对编辑的培训,经常安排各种形式的讲座,提高编辑的案头工作能力和选题策划能力。对在职员工,每年有不少于72学时的业务培训。
让出版规范与世界“零距离”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徐有智
从2006年开始,浙江大学出版社与国际著名科技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中国科技进展丛书》,推出由中国科学家用英文写作的科技著作,将中国科学家推向国际科学前沿舞台,向国际展示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了保证学术著作出版的高水平与高质量,浙大社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采取严格的措施来规范这套学术丛书的出版。一是在内容质量方面,实行严格的国际匿名同行评审制度,保证学术著作的原创性。二是在格式和编校方面,严格参照实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制定的规范以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如《芝加哥手册》等),确保与国际接轨。目前这套丛书已出版40多种,在全球范围内发行。
今年4月浙大社在认真调研和借鉴国际学术出版的一些通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浙江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暂行规定),概括起来讲,《规范》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采取严格的同行评审机制,对外合作的高水平学术著作、由出版社资助出版的高水平学术著作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原则上必须通过同行评审才能出版,确保内容上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二是在出版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格式规范。在《规范》制定之前,浙大社对国际著名的出版集团的相关规范进行了调研,并在国家已有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书稿要素如序、前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索引(关键词)以及摘要等必须齐全,对索引明确要求包括“列出200~500个关键词”等。
为保证《规范》的实施,浙大社采取多管齐下的有效措施,一是以点带面,结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逐步推行《规范》的实施,先在与国外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高水平原创性自然科学著作中实行,再扩展到自己出资设立的“浙大高水平学术著作与教材出版基金”资助各个学科的学术著作,然后延伸到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规划的重点学术著作出版中,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二是严格按照规范加强对学术著作出版流程的管理,对学术著作的选题、交稿、审校、装帧设计以及印制出版等各个环节做了专门规定。三是强化编辑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按学科重组设立专业编辑室,聘请国外专家对英文学术著作进行把关,要求学术著作的编辑不能跨专业组稿,并原则上要求编辑须达到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编校学术著作,保证学术著作编辑的专业水平。
编辑:黄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