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览

传媒人转型之惑

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进军的过程中,对人才的传播理念、工作方式、业务能力、考核管理以及组织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媒体集团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全媒体新闻生产中心的建设,但新的生产体系是否真正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关键还在人

2012年7月,田宇告别他工作了十年的报社。十年里,他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甚至想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现在,他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媒体主管。

今年,某知名网络公司聘请田宇担任文化频道主编,他从一个内容生产者变成了管理者,带领13个人组成的团队。

田宇的情况并非特例。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像田宇一样的媒体工作者正在“转型”。他们的新闻理念、业务内容、工作方式都在改变。

多家媒体高层表示,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融合转型进程中,人才和技术成为首要瓶颈。传统媒体进军新兴媒体,不仅体现在媒介本身的融合,而且直接地影响到了每一个媒体人。


转战新媒体

过去,田宇每天做的“差不多的事情”就是约稿、讨论选题、做版面,而现在的“挑战”则是规划文化频道的发展、开展部门间的横向合作、组织召开市场会等。

选择新媒体来“挑战自己”,源于田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认识。“新媒体平台分走了大量广告,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纸媒的广告额能达到每年几亿元,报纸记者的收入水平比现在都要高。”

传统媒体的困境不只广告收入下滑。每年,都有大批新闻工作者从传统媒体流失,即使在新媒体崛起前,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不过,更多的“转型”还是源于对全媒体人才出路的信心。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媒体和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报业适应、融入“全媒体”时代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也给媒体就业提出了新的问题,职业传媒人究竟该以何种姿态在全媒体时代立足和发展呢?当媒体就业风向标指向媒介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时,跨媒体、全能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

“人才和技术,是我们新媒体最欠缺的”,人民网副总编辑许丹丹表示,“能产生新闻内容的人很多,但怎么让他把新闻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这个产品观我们很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蔡雯教授认为,当前的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工作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革,而这一变革较之前更本质、更剧烈。这些变革,涵盖了工作内容、采编技能以及组织文化。

蔡雯认为,融合媒介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懂新闻、懂技术、懂管理、擅长策划是新闻人才的必备素质。


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虽然离开了传统媒体,但田宇认为,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依旧存在优势。因此,今后的新媒体,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专业、高效的传播平台,而内容的提供者和把关人,依旧是传统媒体。

易韬原是北京一家报社的广告部主任。2011年1月,他辞去报社的职务,来到某知名汽车网站任总经理。对于传统媒体更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他也表示认同:“我对手下的一些网络编辑,真的很没信心”。易韬苦笑着说:“他们没有传统媒体人的内容情结,甚至连错别字都要我来改。”他建议有意从事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选择传统媒体,因为只有在传统媒体,才能够受到“正统”的新闻专业训练。

“资深媒体人大量流至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损失,但对整个传媒业来说,这是好事。”蔡雯说。

有专家指出,传统媒体进军新兴媒体,不是放弃传统,而是将人才、资源、内容、品牌等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进一步挖掘、整合、延伸出来,有利于完善传媒业的生态和结构。

事实上,这也是同田宇、易韬一样转战新媒体的传媒人底气所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传播意识和媒介素养是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今天,媒体如何利用网络素材做报道、做评论,这些都考验着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媒体公信力。

2010 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因把关不严,转发金庸病逝的虚假消息, 以致相关多位责任人引咎辞职或受到处罚, 在新闻界广受关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 传统媒体应更加重视和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优势,在发展中探索新的操作规程和把关技巧,值得深思。

进军新兴媒体、改善舆论生态,是传统媒体的价值所在,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所在。这已成为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


改变后的“拷问”

产品、社区、数据、经营,这是新媒体工作者的常用词,而这四个概念,传统媒体很少涉及。

田宇在报社做记者时,只负责内容生产,现在,他要奔走在市场会议、内容会议之间,和广告部门协作,统筹团队成员的协作;易韬在原来的报社时,起初负责内容生产,后来分析财务报表、负责广告销售,现在他要“思考”:思考网站要如何发展,思考如何推进自己的想法,让员工执行。

其实,田宇和易韬面临的不仅是转行,还面临着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型,面临着一个单纯的媒体人向复杂的公司人的转型。他们不再是一个体制内的编辑,而是一个职业化的管理者、经理人。对两种不同状态的角色认知、文化冲突,是所有传统媒体人进入新兴媒体必然要遇到的拷问。

易韬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拷问”。在报社时,他每天下午都会与报社的“一把手”谈问题,而现在,他经常几天找不到老板,网站的大小事务全由他定夺。权力变大的同时,更重的责任也随之而来。

有专家指出,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进军的过程中,对人才的传播理念、工作方式、业务能力、考核管理以及组织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的情况是, 许多媒体集团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全媒体新闻生产中心的建设,但新的生产体系是否真正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关键还在人。”这位专家说。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很多高校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7年增设“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方向,目标是造就一批适应新媒体以及实现数字转型的传统媒体需要的新型新闻人才。

也许,相比于在传统媒体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媒体人,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媒体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转型,但在他们面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