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1912—2010)
今年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先生诞辰100周年。1993年春,钱老再度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并接任方毅同志兼任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我当时正在这个委员会的办公室工作,有幸亲历了钱老领导委员会工作的全过程。今年10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钱伟长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现场,当听到贾庆林同志在讲话中提到钱老就“保护历史文物”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时,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九年前。
年过八旬亲自率队调查三峡文物保护工作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在绵延600多公里的长江三峡两岸繁衍生息,留下深深印记。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大溪新石器文化、夏商文化遗存和春秋战国时期巴人遗迹、秦汉至明清大量的古墓葬群、独具特色的古民居等等,形成了三峡地区独立的文化发展体系,成为整个中国考古学文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1992年4月,当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后,如何抢救和保护好如此广阔区域内丰富的文化宝藏,立即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可以说,做好这方面工作,对于树立三峡工程的良好形象,探寻与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海内外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都具有重大意义。
1993年6月,钱老担任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后不久,即邀请国家文物局介绍三峡文物工作的情况。钱老了解到,三峡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规划及经费匡算将在1994年年底前提交,但要编制规划和匡算所必须开展的文物普查、重点勘探、试掘、测绘、保护方案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尚未明确经费数额及来源,一切工作都无从启动。同时,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的新城址已发生了文物遭破坏的现象。问题复杂,时间紧迫,钱老当即决定亲自带队,赴四川、湖北两省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1993年9月24日至10月8日,年过八旬的钱老率领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文物专家、国家文物局和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负责同志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等媒体记者组成的近40人的调查团,自重庆一路乘船至宜昌,沿途考察了三峡淹没区11个城市的22个文物点,召开了数次不同类型的座谈研讨会,就连国庆节当晚九点半钟,还安排了座谈。
“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就是我们的力量,我们要依法治文物”
制止局部地区出现的破坏文物的现象是钱老关注的首要问题。在调查团抵达重庆的第二天,一上船他就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听取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的汇报。针对破坏文物的现象,他尖锐地提出一连串关于如何运用法律保护文物的问题,严厉批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强调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就是我们的力量,我们要依法治文物。钱老的倡导引起所到地方的领导、调查团全体成员的高度重视。负责三峡工程建设任务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时任总经理陆佑楣同志听了钱老的讲话后,当场作出三点承诺:第一,要教育公司全体成员真正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第二,今后公司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合同时都要增加保护文物的条款;第三,在工期安排方面一定要同文物考察队紧密配合好,在重点文物保护地区工程方面可以作出让步。
10月8日调查结束当天,三建委移民开发局就向湖北、四川两省三峡库区各级移民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三峡淹没区和安置区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9条要求。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1000多处重要文物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保护。
“要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世界闻名的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是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上面刻有自唐广德元年至20世纪初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情况记录,为三峡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水文资料,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因其上面刻有出自300多位历代名人之手的三万余字的诗词铭文,又有“水下碑林”之美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如何妥善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珍贵文物,是调查团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9月26日,钱老召开专家会议,罗哲文、郑孝燮、黄景略、谢辰生、傅连兴、陈淮以及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张柏等著名文物专家和三建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梁从诫委员提出,白鹤梁既然不能移动也离不开水,那么可以等水库水位提高后就让它泡在水里,外面搞一个透明走廊以方便人们观看,这样既可保护又可利用。这个想法立即引起钱老的注意。他对梁从诫说,以前有人说把东西罩在“笼子”里头,你现在说的是给人做一个“笼子”,这是一个新的思路。接着,钱老对大家说,我们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老梁的想法有新意,大家也可以再想一想,比较比较。最终,大家普遍肯定了梁从诫的想法。如今,白鹤梁的保护采用的正是该做法。
“政协的特点就是协商”
统一各方面认识,解决前期工作必要的经费,推动尽快开展前期工作,是做好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为切实解决问题,钱老采取个别谈、分部门谈、一起谈、请各部门之间相互谈等多种做法,反复沟通协商。他在考察的路上指出,政协不作决策、不下命令,我也不作指示,请大家来是想一起商量出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协的特点就是协商。他反复强调,三峡地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比我们事先了解的要多很多,保护文物可以有很花钱的办法,也可以有少花钱的办法,这要看具体情况。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是困难的,作计划要压紧一点,我们不能打宽账,还是要打紧账。前期工作经费如一时有困难可以分期拨付,但启动部分要在年底前到位,以保证前期工作尽快动起来,不然就来不及了。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最终各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肯定了重点抢救、重点保护的总体原则;二是明确了文物部门必须于年底前启动前期工作;三是达成了由三建委方面安排前期工作资金的意向;四是商定了前期工作所需经费的基本数额。
1993年11月,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向中央报送了调查报告。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报告反映的问题和所提的建议,多位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一个月后,国家文物局调集了全国几十个文物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文物工作者奔赴三峡,开始了紧张的前期工作。从此,拉开了历经10年、投资20多亿元、数千考古工作者参与的三峡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序幕。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宣告建成。同时,文物部门专家宣布,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三峡文物抢救和保护工程,按照相关规划,已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
看到三峡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看到三峡工程以高水平文明工程得到世人赞誉,我们不应忘记,钱老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致函朱镕基总理,呼吁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始于1982年,但中央一直未列专项资金,有关保护政策在一些地方难以落实。1994年10月,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组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调查团”,82岁的钱老再一次亲任调查团团长,对苏州、杭州、泉州、福州等四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调查。
当看到一些地方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的大潮中存在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情况时,钱老非常痛心。在考察苏州园林时,当看到园林大多被街道的小工厂占了,历史感荡然无存时,他深感惋惜。每到一地,钱老都大声疾呼“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一定要重视文化”。有一天,考察团走进一个园林,钱老指给我看身旁的一间小屋,那竟是他中学时读书的地方。一时间,我发现钱老眼里闪出孩子般愉悦的光亮,那是他对这片乡土深深的眷恋。他饶有兴致地同我说起早年无锡的老屋,提起了陶葆楷、任之恭……
调研结束后,钱老亲自致函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建议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并健全相关法规,藉以昭示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朱镕基同志很快作出批示,采纳了钱老的意见。
当前,我国的发展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钱老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对钱老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他未竟的事业,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编辑: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