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览

留言背后的“正能量”


以《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代表的网络问政的兴起,促进了公共治理方式的转变、领导模式的转型 

“我局将认真汲取留言中的有关建议和工作方法,寻求建立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努力构建我市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日前,甘肃兰州市城乡规划局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对一名网友给兰州市市长的治堵建言回帖。

这次回复让《地方领导留言板》总回复数向着一个标志性又前进了一小步。截至2012年10月,开通6年的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累计接到10万条各地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网友留言的回应;仅2012年上半年,网友共发布将近45000条留言,其中就有2万多条已得到各地党政“一把手”的回应。

2010年,陕西采纳网友建言,取消7000余辆特权号牌;2011年初,湖北网友留言期盼改善武汉交通状况,促成2412亿元交通投资计划;2011年11月,贵阳市政府等四部门联合回复一对退休夫妇投诉旅游质量的留言,并开展了全市旅游市场集中整治……

近年来,网络问政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认为,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代表的网络问政平台,开辟了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新途径。


留言“高到达”

推动政策改良

2011年7月2日,浙江宁波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子女入学难:“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可以在父母的就业地入学,但是宁波地区还是有很多学校以种种借口拒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留言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与“新浙江人”子女“读好书”愿望间的矛盾,而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社会待遇问题在沿海地区出现“招工难”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则留言很快引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关注。

不久,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力求采取措施满足“新浙江人”子女入学需求。比如,杭州市在今年提供的3万多个小学入学名额中,除去17000名常住适龄儿童外,余下的将由教育部门统筹调配,提供给“新浙江人”子女入学,确保符合规定的儿童都能顺利、公平地接受教育。

国家行政学院雷强副教授认为,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解决的不仅是个案,在推动社会政策改良方面更具有权威性、与地方留言办理机构良好互动性和便民性等优势,从而实现了留言的高“到达度”、回应率和办结率。

“与互联网论坛纷乱的舆论场不同,拥有较高‘到达率’的留言板在确保沉默的声音能被党政机关听见的同时,突出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雷强说。


形成机制化

实现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已有19个省区市针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出台文件或规定,形成固定工作机制。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告诉记者,“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上网交心、下网服务已成为省政府的工作机制。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认真了解网友的意见建议已成为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1年召开的陕西省政务督查工作座谈会上,省政府秘书长秦正针对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有交、有办、有回,每一件事办得怎样,到什么程度,都要有个结果,切忌有头无尾。

事实上,正是因为《地方领导留言板》富于建设性的栏目定位和较成熟的留言办理机制,吸引了一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关注。山西省省长王君称自己就是《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粉丝”,“经常在这里点击、浏览、倾听呼声,汲取营养,以网民留言为第一手材料完善决策,以网友的鼓励和批评为动力改进工作”。地方高层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网友留言办理效率,实现良性循环。

戴焰军认为,留言规范化的处理机制和流程,有利于党政机关得到更加明确的信息,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扩展监督权

促进公共治理

2012年9月12日,一名网友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给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留言,反映彝良地震救灾物资分配不合理,只有“靠关系”才能拿到。9月15日凌晨,云南有关方面发来秦光荣的回应:已要求对此事开展调查处理。16日中午,发帖网友再次留言称当地政府确已开始着手调查解决问题。

在拓宽民众诉求渠道的同时,《地方领导留言板》也在努力为网友搭建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平台。2010年6月18日,广东网友王先生在广州市市长留言板上反映广州市法制办公务员态度蛮横,并把一段办事大厅当班工作人员在办公时对网友态度蛮横的录音上传到网上。留言中,网友把这位公务员形象地称为“咆哮哥”。事情发生后,广州市有关部门对留言作了认真回复,广州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前往该网友家中,就那名公务员的不当言行致歉。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伟分析,在网友留言中,有一部分针对地方政府运行。留言板给予地方民众在全国性媒体上表达看法、意见的机会,从而对地方政府构成了一种监督和制约,在事实上扩展了民众对公权力的监督权。

“网友每一次提交留言都可以视作一次授权的开始,而留言板将这些权利凝聚,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民主进步”。在雷强看来,以《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代表的网络问政的兴起,促进了公共治理方式的转变、领导模式的转型。


读者反馈

传媒人须跟上发展步伐

——回应11月27日《传媒人转型之惑》

时下,由于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和媒介融合推进,对传统媒体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考”。作为传媒人,首先是要树立新的媒体传播理念,明晰新媒体时境下的角色定位和认知,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传播发行内在和外在形式、方式上的改善改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新媒体从业状态,力求鉴同知异。其次是尽快掌握从业技艺,摒除传统媒体从业时的“单一”环节生产工作意识,适应新媒体采写、编辑、制作、刊发、链接等全过程的需要,熟知新媒体传播特点,熟悉业务内容及生产流程,成为传统与新兴媒体从业的“多面手”。第三是适应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和信息传播规律,新媒体在作息日程、目标考核管理和内部组织结构建设等运行机制上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新媒体独有的快速、互动和反馈速度快等特点,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舆论生态、语境掌控能力要求。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