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览

媒介融合:从狼来了到与狼共舞


对于新旧媒体,在今天看来只是一种表述而已。所谓新媒体只是在一个历史节点当中,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如今由于它出现的时间、发展的速度以及普及率,在人们眼里已经不那么新了,而所谓的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也并没有像最初人们担忧的那样呈现出垂垂乎老矣的面貌,事实是各个媒介在相互融合中各显生机。因此,媒介融合既是理念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景况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们关于新旧媒体的讨论也超越了对相互之争、之变的关注,更聚焦于为何融合?怎样融合?融合之后又将会出现哪些变化可能?总之,人类的创造使技术不断前行,也为自身在使用技术、享受技术的同时不断面临新问题。


以融合对待变化

媒介融合实在不是什么新词儿,早在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就在《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认为“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30年后的今天,媒体以其自身的发展现实,已经证实了他的判断。但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认识、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与普尔教授同时代的人,尤其在新媒体刚出现时,大多数的传统媒体人和学人是用“危机”、“挑战”、“狼来了”描述来势迅猛的新媒体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无疑,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对旧有秩序的破坏,都会以其强大的变革性打破原本的平衡。新媒体也不例外,它自主的非线性阅读方式,直接挑战传统电视被动的线性接收状态;它既可重复阅读又同时拥有视听传递方式,着实让纸媒望洋兴叹;它的海量数据库和视屏终端的整合,连电影也一网打尽;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技术上保证并实现了“人人都是记者”,开启了自媒体时代的门窗。因此,传统媒体最初对它的到来感到恐慌,对自身的生存充满担忧,对未来的征途焦虑迷茫,说“狼来了”不为过。但是,20年过去了,今天无论我们接触任何一个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几乎无不渗透着网络的参与,从信息源、专版、栏目、互动参与乃至营销、机构建制,网络无处不在,一派“与狼共舞”的美丽图景。媒介融合,成为一个积极的指导行动的理念。显然,以媒介的融合应对媒介介质之变、传播理念之变、受众诉求之变,是理性之选择,是可持续发展之举。


技术是把双刃剑

理念是支撑人类创造发展前行的核心动力与方向指南。无论宏观至国家微观至个人,理念的高远清晰,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结果的强弱成败。记得乔布斯在他创业初期,明确提出的理想是“让电脑改变世界”;比尔·盖茨创业时也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理想“让世界每一个人拥有电脑”。这两个理念,引导他们都走到了高峰,创造了奇迹。但是,今天来看谁走得更远,谁走得更高?“让电脑改变世界”的理念,使得苹果公司所有的研发和创造围绕此展开。不断拓展的技术研发与设计品质的完美追求,给人们带来持续的享受与期待,于是苹果不仅在技术向“让电脑改变世界”迈进,同时在市场上完成了平民化的推广,让世界共享苹果。当然技术的双刃剑也带来人们对未来世界的忧虑,被苹果改变的世界将会怎样?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另一个案例也值得一提。2000年,我在MIT“Media Lap”(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访问,媒体实验室主任说,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希望通过一种技术的手段,使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13年前,以我们当时的社会背景,我的感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今天,不仅美国做到了,地球村人都在享受这种技术的发明。从博客、微博、微信,人们自由表达着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个研发的理念,充满理想情怀的想象,引导着这个实验室为人类创造出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


对传播责任提出更高要求

高科技不断发明创造改变着传播介质、传播方式,这个步伐不会停止。新媒介的出现从来不是对已有的媒介简单的替代,总是以丰富和互补的姿态让人类获得并享受着传播的过程。交流与沟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需要,翻开新闻传播史册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它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像艺术起源于劳动一样,人类的传播活动也在劳动中产生并发展。众所周知语言的形成和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以及无线电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三次本质意义上的革命,互联网是继之而来的第四次突破性的大众传播领域的变革。网络媒体的发展,除了与传统媒体之间产生对话关系,也向使用者提出了要求。因为它在极大提升社会一般个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对人们传播责任的体现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个体传播能力的拓展,人性中的各种复杂元素也纷繁呈现并作用于网络媒体,影响着社会。由此,人的理性建构力、非理性解构力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寻求传播能力与责任的双项平衡延伸,是任何媒体发展的本质规则,新媒体以其传播特征和传播现状更突显其必要与重要。

可以看到技术的发明始终围绕着对传播者和接受者双向深度展开,同时又在消解着相互的边缘界限。它让接收者越来越摆脱被动获得传播接受的状态,成为可以互动的介入者直至主动的参与者;它让传播者越来越拥有传播空间与内容表述的无局限性。但是,技术在传播手段上所给予人类的自由度与人类文明达到的自觉度是否全然匹配?技术对于接收终端的改变甚至合一又将意味着什么?显然,用什么样的理念和方式去面对、接受、使用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