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微博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其中,政务微博也呈现出一派繁荣场景,并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改变了传统的官民互动方式、刷新了官员问政的途径,具有无可争议的公共话语权。
互动性和公共性是其传播优势
微博源于美国的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在中国,从伍皓、章剑华、蔡奇这些党政部门的官员到普通民众,通过140个字的内容发布,以微博平台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政务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实现传者(党政部门或者党政公务人员)、受者、媒介三方交叉互动,是具有相当优势的即时反馈渠道。来自党政部门或者党政公务人员的公共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转播、评论等方式进行转载,而在转载的同时也自动署明出处。由于有经过认证的传播者原微博支撑,二次传播更增添其权威性。
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公共领域,这一领域的主体是作为公众舆论之中坚力量的公众。所谓媒介的公共性,指的是传媒作为社会传播力量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形成与表达的实践逻辑,它体现在3个方面:传媒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公众;传媒作为公众的平台必须开放,其话语必须公开;传媒的使用和运作必须公正。而政务微博在媒介定位上,其服务的受众是作为网民的公众,微博这个媒介平台是开放的,在微博上的言论也都是公开的,作为微博发布平台的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其运作手段是公正的,公众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申请到注册账号,其后进行全公开的信息发布。
集微媒体、自媒体、聚媒体于一体
近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都开始使用微博,通过微博进行政务公开、倾听民意,推动官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政务微博的微媒体特色彰显,传播架构较完备;自媒体风格求同存异,传播时效有保障;聚媒体表现相得益彰,传播平台多样化。
微媒体是许多微小信息发布平台所组成的信息传播网络,其媒体特征就是每个注册用户都是作为独立的发布点进行信息传播。微博充分具备了微媒体的4个特性,即增值性、差异性、传播性、选择性。选择性和传播性体现于听众通过选择对微博中的政务信息进行浏览,又通过转播、转载等进行二次传播;听众对微博信息的评论、回复,则体现了微博这个微媒体的增值性。
自媒体是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普通大众提供的与他们分享事实、新闻的途径。以腾讯政务微博地图为例,部门分布从公检法到文体交通一应俱全,在行政级别的分布中,从副处级到正部级的干部数量蔚然可观。这些微博作为自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改变了原有的“点到面”的传统媒体传播,转化为“点对点”的对等传播,在秒的范畴内自行发布,网民通过微博自行接收,充分体现了其传播的高速便捷特点。
至于聚媒体,指的是具有共同特征或持有某类共同观点的人群,在自媒体平台的表达方式中,向不特定的多数受众或特定的个人传递信息,是自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聚合式的表象。政务微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聚媒体的表象形成过程,用户发布政务信息包括140字的文字内容、视频、图片甚至是其他网页的链接,这些都是聚媒体的表现方式。
实现政府、群众无缝对接
政务微博具有及时、有效、公开的优势,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以及政府和群众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通过微博来进行网络问政,微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加深。
在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行政机构不同程度地开通了的微博中,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份政务微博开展较为充分,党政官员普遍具有利用新媒体实现官民互动、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意识。微博上及时发布的公务信息尤其是公众急需了解的信息,比如国家政策的执行、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也为政府策划议题、筹备活动、澄清事实等赢得了时间。
政府利用微博搭建的线上、线下的互联则拉近了官员和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微博,不少官员成为网络红人,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官员与微博上的网友进行点对点的交流,有问有答,令无数网友感到惊喜和亲切。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宣传部)
(编辑:黄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