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让四六级考试回归社会

为突破报考资格的政策限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代报名业务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一纸禁令,却成为灰色交易的催化剂。政策限制,限不住蝇营狗苟的牟利企图。

禁令屡成灰色利益温床的困局,如何破解?

不妨做两个设想,如果四六级考试是社会化考试,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不限制报考资格,代报名服务岂会甚嚣尘上?另外,如果四六级考试不被赋予英语能力评价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挂钩毕业、求职等,还会有多少考生会对此费尽心力?

这两个设想,实际上戳中了目前四六级考试的两大缺陷。

其一,目的异化。四六级考试成绩,不仅是考生个人的成绩,更是评价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校的“脸面”。“成绩不能太难看”的“面子”意识,在由上至下的传导过程中,被不断放大,导致教学一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基本的英语能力培养,将教学模式异化为应试英语、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这种由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考试,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评价的色彩,不仅干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会导致学校为避免“脸上无光”而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滋生各种乱象。

而社会人员愿意冒险突破禁令报考,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由于用人单位单一的评价方式:看重四六级的一纸凭证,而非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四六级考试,背负了太多游离于初衷之外的意义。

其二,质量困局。尽管作弊漏题事件频发,公信力屡遭质疑,但四六级考试的报名热潮丝毫未减,原因很简单,考生没有第二个选择:不管是学校的明规定还是暗规则,不管是为毕业还是图求职,四六级考试是一门“必修课”。但如果是社会化考试,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将由评价的可信度和服务水平来决定。那些质量不高、常碰诚信红线的考试,自然会遭考生抛弃,被其他有竞争力的社会评价体系所取代。

两大缺陷,看得清楚,但却久难治愈。最大阻力,源于行政“绑架”。四六级考试的权威性,来自于行政赋予,而非市场竞争;它的必要性,更多是基于上层决定,而非主体判断。因此,只有推进四六级考试的社会化改革,才能让这一考试回归英语评价的本质,杜绝权力寻租的可能,也才能让代报名这样的闹剧真正收场。

严肃考试不应成为牟取暴利的买卖,教育改革更不能被部门利益所羁绊。改革考试制度,推进教育评价从行政评价到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转变,教育部门须有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