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

中国电影,该向海外“对手”学点啥

随着中国内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它所散发的巨大诱惑力,已经迅速被全世界的电影从业者感受到。

正在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前来寻求合作的海外电影企业络绎不绝。中外合作、中外合拍,无疑是本届电影节最重要的关键词。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双方在文化传播和经济利益上的共赢,如何让市场魅力转化为产业实力,则值得中国电影人更加深入地思考。

——编 者

全新引擎

中国电影市场已比肩北美市场,巨大产业潜力吸引海外影人

“现在是我们向全世界发行中国电影的时候了!”在20日举行的新浪潮讲堂上,美国家赋公司总裁及联合创始人马克·甘尼斯开门见山地说,“中国电影所产生的一系列数字实在是太打动人了!全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兴趣都在激增!”

对于马克·甘尼斯所说的“一系列数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做了如下阐释——

2012年中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45部;中国电影市场,从10年前的1000多块银幕,发展到目前接近15000块银幕,预计今年将以每天增加10块的速度增长;中国电影产业,从10年前不足10亿元票房,到去年票房总额达到170.7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达到52.4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

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堪比一针兴奋剂,令许多外国电影公司都瞄准了这个正在极速膨胀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正如许多国外电影人所言,从成熟的北美市场近年来的表现看,它已经进入较为平缓的发展阶段,而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中小城市电影院建设的勃兴,电影市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这是个没人可以预测、却人人都想知道答案的谜题。

“中国是唯一可以和北美媲美的电影市场。从去年到现在,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所取得的票房,基本上都比在北美之外任何一个地区取得的票房要高。”安乐(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说。

与前两届相比,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最重要的话题,多场论坛活动将中外合作设为主要议题,《钢铁侠3》、《变形金刚4》、《太极侠》、《狼图腾》等中外合作、中外合拍影片也纷纷亮相。比往届更多的海外电影企业前来参加“北京电影市场”和中外电影合作洽谈环节,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市场意味着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全新引擎。

最佳选择

合拍片成中外双赢的契合点,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缺一不可

“电影不能完全看市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总裁王中磊说,“对于中国电影企业来说,面对这么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完全可以不在意任何海外市场,本土票房收入已经足够回收成本甚至实现盈利,但电影并不是只赚钱这么简单,它还有自己的文化使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也表示,期待中国电影能够与世界各国电影加强合作和交流,希望中国电影能够通过合作拍摄的方式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历史、现在乃至未来。

海外电影企业希望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中国电影行业希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进而推动中国文化“借船出海”,这使得国际合作成为新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中外双方实现双赢的最佳契合点。而中外深度合作的合拍片方式无疑是最佳选择。

对海外合作方来说,合拍片的市场诱惑不言而喻。据了解,一部电影以进口分账片身份进入中国,制片方最终能拿到的票房分账比例为25%,而如果以合拍片身份进入中国市场,片方则可享受与国产片一样43%左右的分账比例。而对于中方企业来说,合作对象的发行渠道为影片海外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保障,从而为影片的海外票房收益和中国文化符号的输出保驾护航。

“从这两年的情况看来,中国每年的合拍片占国产影片总量的1/10,在进入院线上映的影片中,合拍片则占了总数的1/4。”张宏森说,“合拍片给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带来的利好是不可低估的。”在他看来,合拍片让中国文化拥有了世界化的视野,也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改变了中国电影很多传统的格局和模式。合拍片还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建设,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提升了电影科技能力在电影创作生产中的使用。

在合作的过程中,境外合作者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我们在2007年与好莱坞环球电影公司合作拍摄过《木乃伊3》。这部影片无论从资金投入、演员比例,还是拍摄地点来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拍片。影片2008年上映时,在中国的票房超过1亿元,全球票房超过了4亿多美元。”姜伟说。

提升空间

用好故事减少“文化折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类型片品牌

“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拥有的优势显而易见。”张宏森认为,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逐渐庞大的电影市场、日趋宽松的政策环境、人才辈出的创作队伍,使中国电影在国际合作方面拥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要真正实现中外双方都满意且共赢的合作,生产出真正在中外电影市场都获得票房和口碑认同的合拍片,并非易事。

这其中,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合拍过程中如何兼顾双方文化背景、尽量减少观众口味的“文化折扣”,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合拍片并未在中外电影市场取得预期回报的重要原因。“以中美合拍为例。两个市场同样大,但是两个国家有不同的体制、文化、语言。合拍电影的时候,剧本到底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还是以中国的角度出发,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抉择。”姜伟说。

王中磊也指出:“由于语言、价值观、电影讲述方式等差异的存在,中国电影要想成为一个主流国际品牌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能未来几十年都很难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影产业要想通过合拍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要想通过合拍影片更好地走向海外,就必须尽可能使用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海外电影工业已经非常成熟的经验。

“我们做的电影一般来说都融合了多种文化,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让多种文化环境中的观众产生共鸣,比如《阿凡达》主题是拯救星球、《少年派》的主题是拯救自我……任何一个有这种故事的电影,不管是哪个国家生产的,都一定是全世界观众可以欣赏的。”美国21世纪福克斯公司联席总裁保罗·哈尼曼说。

马克·甘尼斯则指出,明星对提升电影票房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好莱坞,我们都知道大明星的名字本身就是票房保障,在好莱坞即使拍一个只有几百万美元投入的电影,也只有在确定一个明星之后,大家才会坐下来谈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明星是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也应该培养更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明星。”

姜伟则认为,遍布世界各地的发行网络是好莱坞电影全球票房的最重要保障,这恰恰是中国电影产业最大的软肋。在国际市场上,类型电影是最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的,在类型片的基础上,系列电影则具有更大的优势,而这正是《钢铁侠》、《变形金刚》、《007》等影片连续多年在国际市场取得高票房的原因。“中国电影在国际合作中,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类型片品牌。”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