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高等艺术教育如何避免“大跃进”

近年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艺术教育对人才要求比较特殊、人才类型也比较多样,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招生制度不完善、学科分类指导相对薄弱等问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一直关注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早在2008年就开展了“将‘艺术学’提升为高等教育学科门类”的专题调研,2012年下半年,又组织委员开展了“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专题调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委员联名提交了《为加强艺术院校建设开展专题民主协商》的提案。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协商座谈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就推动艺术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警惕艺术教育的“大跃进”
    “2011年全国已有1679所高校开展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的考生数为53万人,约占当年普通高校录取总数的8%。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国家现在不但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艺术教育吗?我看不是,这组数据背后是艺术院校危险的规模化发展和批量生产,是无视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艺术教育‘大跃进’。”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虽言语犀利,却博得了在座大多数委员的赞同之声。

“事实的确如此。有些院校一招生就是几万人报名,一届招3000多人,到底能选拔出多少人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师资力量有没有这么大的承受力?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教授刘维维说道。

在吴为山看来,艺术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师傅带徒弟,因此对师生比例应有严格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部分美术院校的师生比是一个老师带3个学生。现在呢?一个导师带1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有的导师与学生一年只见两次面,甚至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对整个艺术教育的质量是有很大损害的。”

除了教师数量的问题,目前艺术院校的教师质量和系别设置问题也引起了委员们的质疑。“很多院校,在职的教师队伍就是由几个毕业时间不长的本科生、硕士生组成的,再请几个社会上的大腕明星给讲一两次课,就挂牌开课了。以音乐剧编导专业为例,我们舞蹈学院音乐剧本科开设了20多年,也仅仅设置了音乐剧舞蹈编舞专业,而某些院校在没有老师、没有教材、没有编创音乐剧实践的情况下,只为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眼球就设置这类专业,简直太不负责任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王国宾边说边摇头。

“艺术院校应该在现在浮躁的艺考现象下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点矜持。对利益的一味追求所带来的,一定是教育资源的稀释、教学水平的下降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进而对国家的艺术教育造成损害。所以,高等艺术院校一定要过滤掉盲目扩招的干扰,这对我们培养国家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徐永胜表示。

走个性化发展道路

针对目前各类艺术院校和专业遍地开花的乱象,很多委员提出了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宏观规划与顶层设计的建议。“国家应加强对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做好宏观规划与顶层设计,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来规范艺术院校办学,合理控制艺术教育的规模。还要认真对现有的艺术院校作出评估,合理控制发展规模,以保证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赵沁平说。他还详细论述了对三类院校、四个层次、五种类型艺术人才培养统筹规划,加强分类管理和指导的设想: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明确专业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这三类院校在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特色与作用;明确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这四个层次艺术人才的选拔标准、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科学制定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理论、艺术教育和艺术应用五种不同类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在赵沁平看来,只有充分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和指导,才能形成我国布局合理、设置科学,各类院校定位明确、各具优势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各类院校明确了定位之后,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专业,办出特色,走个性化和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加强艺术院校建设开展专题民主协商》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少将表示。

他在发言中指出,代表国家水平、民族特色的专业艺术院校,一定要坚持艺术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自己的领头羊地位和特色,坚持重点培养拔尖艺术人才,坚持重点创作艺术精品;地方的一般性艺术院校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和办学方向,但也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线,也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道德水准也是硬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建国曾经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了10多年,后来又从事文化产业,因此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他更愿意从实践的角度发表意见。“艺术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基本教育?我认为有两点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不断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陈建国认为,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成为合格的文化艺术人才的基本前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它不仅具有愉悦功能,还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艺术的根本在于教导人、引导人和鼓舞人,使人们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人们的勇气。道德规范是一个文化人、艺术家从事创作应该具备的前提,他们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才能创作出为社会所认可的作品。”

他的观点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刘大为的认同。“理工科培养的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人,而艺术教育为社会培养的则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人,可以说,他们是创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力量,因此,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价值取向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艺术人才,只有有了很好的品德,很好的人品,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赵汝蘅更重视文化教育在艺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文化课是艺术表演的基础。现在世界各地的好的舞蹈学校都要求学生达到较高的文化水平,这不仅是因为当他们不再适合跳舞的时候,可以即刻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工作,更是由于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创作水平。文化水平不高的创作者往往只会在创作过程中堆积动作,因为他没有美的观念,因此出不来好剧本。”赵汝蘅建议,不仅要在招生选拔制度上避免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考核与普通专业差距太大,也要在艺术教育中增加文化教育的比重。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