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成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不够导师不给力实验推迟
沉石 绘
“你毕业了,我在读博士;你结婚了,我在读博士;你生娃了,我还在读博士……”近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调侃自己延期毕业的无奈,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如今,正值博士生论文答辩季节,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发现,博士生延期毕业现象非常普遍,在个别理工类学校,延期率甚至高达90%。
为何会有如此数量众多的博士生不能正常毕业?延期毕业会给研究生带来哪些困扰?为应对博士生大规模延期毕业的现象,高校在培养机制上做出了哪些探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无法正常毕业的N个缘由
我国博士生的学习期限是多长?根据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由学校规定。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规定,博士生学制为3年,超过3年则视为延期,最长可延至6年。
如今,在3年的学制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南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告诉记者,该校今年应毕业的博士生中,有20%不能按时毕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刘云杉表示,其所在学院的博士生按期毕业的比例不到2/3。而作为理工类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正常毕业率不足50%,上海交通大学甚至曾有90%的博士生申请延期毕业。
为何如此多博士生不能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正常毕业?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某学生在网上“吐槽”:“我们这届毕业的博士生几乎都要申请延期,因为毕业论文交不出来。”
记者采访发现,博士生无法达到毕业要求,是导致其延期毕业的首要原因。而博士生的毕业条件,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
大部分高校都对博士生科研成果有明确要求。如华南理工大学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要达到至少有一篇英文论文发表、一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一篇论文署名第一作者、一篇论文以华工在校博士生身份发表这“四个至少”;上海交通大学规定,博士生在校期间须发表两篇以上高水平论文,理工科博士生至少有一篇论文被SCI或EI收录。
“事实上,在导师的帮助下,博士生的科研成果基本都能够完成,至少从我们文科来看,因为没有发表科研论文而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刘云杉说,“相比之下,很多学生都是在学位论文上出现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周甜甜(化名)说:“我们的毕业论文不好做。有些同学的研究对象较为罕见,要去西北高原实地考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周期,实验必须跟着周期进行,想快也快不了,要是错过了,可能就要等到下一年,3年内完不成学位论文很正常。”
“一些领域的课题存在客观上的难度,导致实验时间过长,或者要进行重新实验,学生不得不推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这很正常。”刘云杉说。
“学生中途换课题,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在之前浪费了不少时间,换课题之后就很可能延期。”佟家栋说。
而生师比过高等问题则是导致博士生毕业延期率较高的第二大原因。
某大学一位博导在搬办公室时问一个前来帮忙的学生:“你是我们学院的吗?你叫什么名字?”该学生回答说:“我是您带的学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60多岁的知名博导,最多的时候曾经同时带过40多名研究生。由此可见,研究生导师带学生过多、师生间交流过少等问题被广为诟病并非虚传。调查显示,我国每个博导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远高于美国每名导师带2至3个学生的比例。
对当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了质疑:“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有些学生成为了导师的打工仔和劳动力,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却并不是很关心。”
南京大学一名已毕业的博士对此深表同感,当时导师为了多积累原始数据,一直让他留在学校干活,学业论文压着不发表意见,导致他拖了一年多才毕业。
学生自身的各种选择是博士生毕业延期率较高的第三大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2009级博士生朱远(化名)曾因公派留学出国一年,导致推迟一年毕业。“公费出国学习,还有不少奖助学金,延期的原因也不会影响就业,当然要去。”朱远说。
据了解,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项目,国内不少优秀博士生都在读博期间出国留学,因此延期毕业的现象很普遍。“还有一些博士生想把论文写得更好,对这些可能成为国家优秀博士生的学生,学校会进行重点培育,导师会把这些学生的培养时间合理地延长到4年半,甚至5年。”佟家栋说。
与这些因为对自己要求高而选择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学生因为人生缺乏方向而延期。
刘云杉表示:“在象牙塔里不乏这样的学生。十几年前,博士生很少,读博士的学生都是确实热爱学术的学生,能够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地做研究,基本都能够按时毕业,大部分也都去了科研机构。而现在的博士生,精气神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不是很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思路不清晰,也并不是真心喜欢学术,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甚至通过主动延期来逃避社会。”
“此外,还有一些博士生因生育、生病等原因推迟毕业。”佟家栋说。
延期之后的各种“伤不起”
对周甜甜而言,由于去年秋季没有采集到有效的实验样本,无法在规定时间提交开题报告几乎已成定局。虽然延期的原因是做科研必然要面对的偶发因素,但周甜甜还是感受到了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
“只有我们自己学院的人才能理解,因为客观原因,我们大部分人无法实现3年正常毕业。这一点,很多人包括父母、亲朋好友甚至同学却并不理解,他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常常让我觉得很焦躁。”周甜甜说。
对此,刘云杉表示:“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社会期待。在西方,社会空间很大,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压力很小,虽然博士生延期毕业甚至淘汰的现象都很多,但之后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进入社会。而在我国,延期毕业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让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就是因为大家对博士的预期过高,过于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待博士生教育,功利性太强。”
而更让延期毕业博士生不安的,是每天都会感受到的现实压力。
据了解,自从2009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提高中央部委所属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研究生奖学金标准的通知》后,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由原来的每生每月240元、260元、280元统一提高到了1000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博士生的日常生活问题。但如果延期毕业,即意味着不再享受国家奖学金,而仅仅只能依靠学校和导师的几百元补助。囊中羞涩,这是延期毕业博士生难以言说的尴尬。
“如果在实验室里赶进度、磨毕业论文,就根本没有时间出去赚‘外快’;如果出去赚点生活费,又会导致论文更加延期。但是,我们总是需要基本的生活费用的,都读博士了,也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钱,只能过紧紧张张的日子。”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已经延期两年的博士生邹华(化名)说。
节省一点在邹华看来还可以忍受,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工作了,有收入了,吃完饭抢着买单,但他从来都只能坐在角落里。“他们喊我邹博士,有时候听着觉得很苦涩,偶尔也会后悔读博士,真希望能尽早毕业。”
对博士生的生存状况,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多次呼吁,他说,博士生大多超过25周岁,面临着结婚生子、经济上要回报父母等诸多现实问题。许多家庭不富裕的优秀学生,靠如此微薄的月度补贴,很难安心读书,潜心科研……
据了解,我国博士生也曾有过辉煌的待遇。1985年,国家教委规定的博士生生活补贴为76元,比一般人的工资都要高,而且每年还有100元书籍补贴。而如今博士生的待遇根本无法与同龄人相比,与国外同行更是难以相提并论。“在国外,一个博士生读书,租着房子,即使有家人陪读,最后可能还会有结余。他们提供的奖学金能让博士生们一心投入科研,无后顾之忧。这方面国内如何比!”熊丙奇说。
如果说这些现实问题让邹华们觉得“压力山大”的话,一些政策的出台则让延期变得“让人恐慌”。5月初,北京对市属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毕业生落户将进行年龄限制,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超过这个年龄限制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不能够留京。
“虽然我刚刚30岁,今年博士毕业问题也不大,但是看到这个消息,我还是吃了一惊,谁保证我一年两年就能找好工作呢?而年龄比我大的延期毕业博士生就更加担心了。”邹华说。
延期毕业,“伤不起”的不仅是博士生。佟家栋说,延期的成本也让各方不堪重负。每延期一年,不仅学生要多付出一年的求学成本,国家、学校和导师也要增加一年的培养费用。
对于国家而言,延期的公费生每年要相应地发放奖学金、医疗补贴等。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近30万人,随着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增多,每年的投入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高校更为教育资源的紧缺头疼不已。有的高校甚至因为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太多,无法腾出宿舍,导致不能及时给新生分宿舍,引起新生怨言一片。而延期毕业学生对图书资料、食堂、研究室等公共资源的占用,也常常让高校感觉运行“吃力”。
在一定程度上,延期毕业博士生数量太多,也会影响该学科来年的招生,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就对此表示了担忧,“怕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对报考有所顾忌。”此外,刘云杉表示:“博士生延期毕业也可能对导师产生不好的影响,引起外界对导师科研水平的质疑,或者导致该导师的招生数量减少。”
博士生培养机制各项改革的“试水”
然而,给各方都带来沉重压力的博士生延期毕业,一定是坏事吗?
不少学者认为,延期毕业正是对博士生质量高要求的体现,说明门槛正在提高,但是,为避免博士生延期毕业带来的各种问题,应该不断完善博士生培养机制。
首先,博士生学制及与学制相应的改革有待跟进。虽然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学制,很多高校也把学制设置为弹性学制,一般在3至6年,但实际上,学校在补助、宿舍提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上,往往以3年为限,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尴尬。“名义上是弹性学制,但和规定3年学制没有太大差别。”周甜甜说。
事实上,如果规定了具体的学制,而没有配套措施跟进的话,很多学生往往会选择较为简单的毕业论文课题,这就违背了高校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本意。因此,有不少高校尝试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学制改革。例如,北京大学曾于2004年做出尝试:将博士生的学制改为4年,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南开大学则采取增加“硕博连读生”、“直博生”比例的方式,减少硕士、博士两个阶段分开攻读而给研究生造成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增强科研成果的连贯性积累。“今年我们的‘连读生’、‘直博生’比例已经达到了40%到50%。”佟家栋说。
据了解,曾有学者对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2001年、2002年评出的100篇、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分别有51%、50.5%的作者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限在3.5年以上,其中多数作者的在读年限在4年以上。这说明很多优秀博士论文确实需要花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其实,在国外,博士生延期毕业是很正常的现象,本科实行学分制,博士生教育没有具体的学制规定,5年、6年都很常见,学校和学生看重的是论文质量,而不是时间。”熊丙奇说。
与此同时,对博士研究生的各种投入有待进一步跟进。杨玉良曾多次呼吁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他认为,如今中国博士生千元左右的月收入,与法国的每人每月800欧元、德国的每人每月1200欧元差距很远。“博士生补贴每月至少不应低于本科毕业生3年以后的月薪,也不应低于硕士毕业生的月薪,这才能让真正有兴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念博士。”杨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近来,关于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各项政策正在逐步出台,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就被认为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包括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建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取消公费、自费“双轨制”,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等内容。
“总体而言,实行全面自费,会让大部分选择主动延期的同学更加抓紧博士论文的制作,奖助学金的增加也会让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科研。”周甜甜说。
在不少高校看来,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是抑制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在招收博士生方面,很多高校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采取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复旦大学要求理工科院系的考生,必须先提供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书面材料,材料审核过关后,再进行笔试和面试,从而加大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南开在入门环节就开始把关,录取学生时会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情商、合作协调能力、研究潜力等一系列情况。”佟家栋说。
中期考核是高校越来越关注的环节。据了解,许多高校通过强化博士生资格考试、开题报告等环节,及时掌握了解博士研究生各个时期学习、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上海交通大学实行博士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制规定,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中断对该博士生的培养。同时创新一票否决制,学校还请来校外专家评议博士学位论文,只要有一位提出“创新不足”,就暂缓答辩。
博士生培养信息跟踪体系也在高校纷纷建立起来,对于科研能力太差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不少学校都根据规定及时进行淘汰。“在南开大学,学习年限一般不能超过6年,6年期满就进入淘汰程序。近几年来,淘汰人数占全部每年在学人数的6%至10%不等,应该说淘汰的比例还是较高的。这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意识:如果不能按时毕业、如果论文质量无法保障,即使考进来,也仅仅是博士生、博士候选人而已,不一定能拿到学位,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才能真正称之为博士。”佟家栋说。据介绍,仅2011年、2012年两年,南开大学就淘汰了131名博士生。
事实上,在国外,名校的博士生淘汰率高得惊人,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每年约录取20名博士生,最终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仅半数。大多数学校的大部分研究生都在5年内读完博士。从美国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博士生淘汰率在1/4到1/3左右。
此外,许多高校也在积极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实行严格的博士生导师准入机制,不断将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选拔到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中来。还作了具体规定:如导师一届招收博士不允许超过2名,无课题、无成果、无经费的导师将停止招生等。”佟家栋说,如今,导师的质量意识显著提高,如果认为自己指导的学生没有达到毕业要求,导师可以首先就不同意学生答辩,而不必等到论文答辩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的质疑,为博士生的论文起到了很大的把关作用,也有效抑制了博士生的延期毕业。
如今,博士生培养机制的各项改革和探索都在陆续“试水”之中,我们所期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博士生质量的提高,又或者像周甜甜所期待的,“能够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需要延期毕业!”
链 接
国外戴上博士帽有多难?
德国:做5年科研拿学位水到渠成
攻博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博士论文的内容性质,一般为3至6年。一般走完5年左右的科研工作过程,他们也已锻炼成为有独立开创能力的科技工作者了,拿博士学位水到渠成。
法国:拿不到学位的大有人在
法国的博士阶段是相对纯粹的论文阶段,学生如果在3年里抓紧的话,获得学位希望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虽然博士数量逐年上升,但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在简历中经常可见到“博士课程修了”这样的话,表示虽修完课程,但学位仍然没有到手。
美国:惊人的长学制
据统计,美国博士平均修业年限最短的是化学、化工、生化等学科,连硕士阶段在内,约需6年左右;最长的是历史、外语(如法语)、艺术史、音乐等人文类学科,平均需10年左右。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学生,如攻读亚洲史(如中国史)博士学位,需11至12年。
编辑: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