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外国语学院夏季学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工作,统一安排协调,以各系和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根据外语专业的特点,外国语学院欧洲语系制定了本年度实践教学的总原则:提高兴趣、综合训练、加强互动。欧洲语系低年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为此,各专业组织了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电影配音、参观等活动。比如2012级法语的活剧表演、2011级法语的电影配音、诗歌创作、2012级俄语的中俄学生交流会及俄罗斯文化交流中心的参观学习、2012级德语的北京名胜德语版宣传片制作等。2011级荷兰语则以小组形式对荷兰语原版教材、报纸、电视节目进行了研究和讨论。2012级葡语同学前往澳门大学参加葡萄牙语语言暨文化暑期班。2011、2012级西班牙语同学积极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大赛海选视频前期准备工作。而高年级实践教学的重点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主要活动形式是专题采访、主题讨论、新闻编译等。比如,2011级意大利语同学对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的采访、2010级俄语与俄罗斯克麦罗沃大学师生的访谈等。

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组织2010级、2011级和2012级日语专业的学生聆听了日本朝日电视台佐藤史子女士的讲座——“新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以及刘林利关于“传媒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讲座等。2011级日语专业的同学进行了日语电影的推介与赏析活动。2010级土耳其语专业以及2011级孟加拉语专业利用小学期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进行实习。土耳其语专业的9名同学协助国际台的工作人员进行中土新闻的互译,他们还利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的契机外出采访,并将采访资料汇编整理,制作成新闻节目在国际台网站上播放。2011级孟加拉语专业的同学分为7个专题小组,其中五个小组围绕“我的中国梦”、“我与中国的故事”等话题对外国人进行采访,两个小组就北京的美食、景点等制作成视频专题。值得一提的是,2010级朝鲜语专业六名同学作为北京高校韩国语专业的学生代表参加了7月20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对话韩国议员”代表团活动。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先后组织师生前往人民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参观学习,邀请新华社耶路撒冷分社原首席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多媒体中心副主任黄恒做题为《国际新闻报道心得与语言功底》的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2012级全体硕士研究生,2011级国际新闻专业、英语播音专业学生和2012级国际新闻专业、英语专业、影视译制专业学生参加小学期活动。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师生赴人民日报社参观


作为夏季学期组成部分之一,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团学联党支部、国青传媒、学生会、英语广播台和2011级影视译制、2012级德语发起组织的八个团队共102名师生陆续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取得了丰厚的实践成果。作为2013北京市大学生重点实践团队和重点“三下乡”团队的通州团深入农村,做实事,有实效,为红色“1+1”共建加入新内容,为吴营村注入了新活力。西北团(包括西北1团、2团)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烈,感受革命精神。作为校暑期社会实践方案一等奖团队,国青团探寻感受即将消失的职业与精神,分成“海上生闽月”、“湘见不恨皖”两个小组走进即将被现代社会吞噬的职业与它们的坚守者,呼吁坚守与传承。“同仁堂”团通过考察北京同仁堂的变迁来审视其发展史,透视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巴蜀团通过研究和探索“巴蜀之光”成都民俗文化,向我们展示了悠闲表面下多姿多彩的成都形象。“晋酿沉香”实践团探寻山西非物质遗产之酿造文化,坚信历史仍存,文化不朽。2012德语走近北京文化景点,通过拍摄宣传片,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德语能力,提高了传媒热忱,并希望通过宣传片使德国友人更加喜爱北京文化、中国历史。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今年的夏季学期教学实践活动,大家的对象国语言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一线新闻的采访与制作,使同学们增加了新闻传媒领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进一步接触和了解社会提供了机会。外国语学院2013夏季学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文、图:李坤若楠、卢佳奇、于泊川、夏金金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