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览

连环画苑待重光

《西厢记》,王叔晖绘,王实甫著,洪曾玲改编,一九五七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如同今日的“80后”、“90后”有漫画情结一样,许多“70后”、“60后”、“50后”甚至“40后”,都或多或少有连环画情结。“小人书”,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美好的儿时记忆。连环画报,曾经是几代美术家崭露头角的舞台。

如今,在动漫、卡通、绘本等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和出版样式的包围中,连环画风光不再,创作队伍涣散、出版市场连年萎缩……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在为连环画奔忙着、坚持着。日前,本刊采访了几位坚守在连环画创作、出版领域的人士,以期从他们的奋斗之路和学术思考中,管窥连环画昨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艰辛,探讨连环画未来的发展之路。


出版:曾经的辉煌

在连环画出版和研究领域,有一批为之努力甚至付出了毕生心血的人,姜维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连环画的“保护神”。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从中可以看到连环画的历史风云。

20世纪20年代,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以及近代印刷出版业的兴起,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以其通俗易读的特点为劳苦大众所喜爱,广泛流行。上海是当时全国出版小人书的大本营。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时,连环画市场作为新旧文化争夺的阵地,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指示周扬和文化部:要办一个专门出版连环画的出版社。新中国第一个连环画专业出版社——大众图画出版社应运而生。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大众图画出版社并入其中,同年5月《连环画报》创办。姜维朴的人生道路也随之改写——195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连环画册编辑室,他从上海《华东画报》调任编辑室副主任。

那时,全国连环画处于成长与快速发展期。除北京外,上海依旧在连环画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公私合营的新美术出版社陆续成立,还有沈阳的东北画报社、河北的大众美术社以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都以编创出版连环画为重要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4年间,各地出版了1万多种连环画,印行量达7亿册。这期间编创出版的连环画,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题材多样。古代题材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西厢记》等,革命历史题材如《红岩》等,现实题材如《王贵与李香香》、《山乡巨变》等,外国题材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不少成为后来的长销书。其间,姜维朴一面开拓选题,一面带头改编、创作文学脚本,还到各地组织画家创作,并汇编出版了《鲁迅论连环画》,多方开拓。1963年,在首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中,人美社共获14件绘画奖、7部脚本奖,这对人美社连环画册编辑室成立10年的工作,无疑是一次集中的检阅。

随后到来的“文化大革命”,让本该走向繁荣的连环画事业一落千丈。紧要关头,周恩来总理多次关心连环画事业的恢复,并约见出版界代表。刚从“牛棚”中解放出来的姜维朴虽心有余悸,还是决心放下思想包袱,迎难而上。1973年10月,沉睡了12年的《连环画报》正式复刊。1977年,姜维朴被任命为人美社副总编辑。他和同事们铆足了劲,决心冲破思想禁锢,为广大读者尽快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连环画报》一马当先,刊发了《马头琴的传说》、《人到中年》、《伤痕》、《枫》等一批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作品。连环画的编创出版在丛书化、系列化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东郭先生》、《我要读书》、《西厢记》等都有多种外文版发行国外。我国的连环画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创作:遥远的芬芳

中国连环画艺术源远流长。从汉画像石、画像砖到敦煌莫高窟佛教故事画,再到《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以及随着木版印刷的发展出现的文图结合的小说印本、组合年画等,都可谓具有连续性的绘画的不同形式。20世纪,画报和小人书的出现,让连环画突破了原有的形式,内容可雅可俗,题材可古可今,创作手段更加灵活多样。

连环画对场景、情感的刻画具有“显微镜”式的效果,因此,连环画创作者都是形象化的能手。自民国始,许多美术家都对连环画青睐有加,连环画也为新中国培养了几代美术家。新中国成立前,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叶浅予的《王先生》、张乐平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连环画创作,因对动荡时代的深刻描绘,成为美术史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后,徐燕孙、张令涛、卜孝怀、墨浪、任率英、王叔晖、赵宏本、刘继卣、钱笑呆、程十发、贺友直、顾炳鑫、林锴、华三川、刘旦宅等老一辈美术家,都为连环画苑增添了传世佳作。

在几代美术家的努力下,连环画艺术日渐丰满: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传统线描为主,到改革开放之后融入中国画舍形取神的写意手法,再到后来的一批中青年画家将版画、水粉等手法融入创作,并打破“豆腐块”式的画面进行多面切割,插着文学翅膀的连环画,进入更为广阔的天空。连环画还推动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时至今日,活跃在画坛上的许多美术名家,特别是人物画家,绝大多数都曾创作过连环画并从中受益。

在今日连环画创作者中,常年坚持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沈尧伊是突出的代表。他擅长油画、版画,却选择了连环画为主的创作。沈尧伊看中的是连环画文学性、艺术性兼具的特性,以及单幅作品所不具备的连续性。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几次独自走访长征路,将创作重点转移到长征题材。历时6年创作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正是借助连环画独特的优势,以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造型能力,串联起了900多幅画面,生动再现了长征的历史。

沈尧伊认为,中国连环画的特征是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高度结合。在他看来,连环画在中国的衰落,原因是高科技的发展、国外大众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因素,让文化更为多元多样,大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方面,连环画自身定位不准令其裹足不前,另一方面,原创性差、出版样式陈旧,也令连环画难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种种原因,使连环画盛极而衰,只限收藏。收藏成为困境中连环画事业生存的重要支柱。”

尽管对连环画目前的生存窘境有着清醒而客观的认知,沈尧伊依然坚守在连环画创作领域。他去年创作了《奠基礼》,今年在创作《二方面军》,明年还要创作《三军会师》,以继续完成对长征的历史再现。他要用这段短暂却辉煌的历史,再现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体现出的崇高而朴素的理想和精神,为历史留下一段视觉纪录,给今人和后人一个文化选择。


现实:困顿之思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连环画出版领域刮起了一股争抢出版庸俗低级题材的不正之风。出于对连环画依附于某些唯利是图的出版商的担忧,姜维朴建议成立连环画出版的专门机构。1985年10月17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正式宣布成立。此时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已步履维艰。这个“生不逢时”的出版社,在危机面前,毅然组织编绘了《地球的红飘带》。这部被社会公认表现革命历史最为成功的连环画,成为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一部作品。几年以后,姜维朴卸下了重担,但他退而不休,完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连环画卷》等著作。时至今日,每每谈起连环画,他都会强调:国外的绘本再好,也没有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和现实,要反映时代精神和当下生活,还是需要我们本民族的创造。

中国连环画又该如何转型突围?沈尧伊认为,连环画不仅是小人书,动漫、卡通、绘本的基础也是连环的漫画,在艺术创造的基础上,它们是血肉相连的,端正连环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拓展对连环画的认识,创新连环画产业。“连环画在情节、形象和叙事方式上的连贯性、文学性、艺术性,与动漫、电影之间有许多关联,因此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强调,发展连环画的方式可以吸取国外的经验,但连环画文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核心本质要保留。

让沈尧伊担忧的是,现在许多动漫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水平平庸甚至低劣;从内容来看,多为打打杀杀或勾心斗角的泛娱乐。“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对于动漫产业的投入非常大,但是如果只关心市场层面的发展,不关心思想内涵、艺术水平等基础层面的建设,是不可能真正繁荣的。”他提倡严肃的、尊重历史和艺术规律的创作,认为如何寓教于乐,是当下连环画、动漫等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连环画之所以曾经辉煌,是因为这一辉煌背后有思想,思想背后有时代精神。如果没有思想和精神,任何所谓的辉煌都是不成立的。”

人才短缺更令连环画创作难以为继。沈尧伊叹息:“现在连环画的美术人才队伍,能够达到出版水平的全国大概只有几十人,最年轻的连环画画家也都50多岁了。”书画市场的火热和时代的浮躁,让美术创作者不再青睐连环画创作。

连环画编创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但如果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能够创造的收益也是长期的。置身一线的倪延风,作为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深刻体会到连环画发展的艰难与紧迫:“如今出版系统实行当年考核机制,社会资金、教育资源和创作队伍也都在向周期短的一些热门产业聚集,连环画想要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很不容易。”

“连环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连环画事业也是国家事业。”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汪家明认为,中国应该向法国、日本等国出版界学习,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保留、保护本民族的传统及精华。他深感有责任把连环画这种既具民族特色,又适合大众阅读的读物传播下去并发扬光大。“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将整合、整理全国老版连环画资源,推动数据化以及再版工作。今年将出版一套‘经典老版连环画原稿原寸系列’,让读者看到原汁原味的连环画原作。此外,还将坚持普及性连环画的出版,提高编创原创力,比如计划推出‘老字号’和‘最美中国人’故事系列,利用连环画宣传本民族的传统及美德。”对于高端、经典的纸质出版物,汪家明有信心:“全媒体时代,连环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确实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期待有些萧瑟的连环画苑,再次焕发生机。


《地球的红飘带》,沈尧伊绘,魏巍著,王素改编,1989年5月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


《枫》,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绘,郑义著。


《小鼓手》,杨克山绘,杨叙著,王彼德改编。


《黄继光》,董辰生绘,李学鳌诗,一九七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人到中年》,尤劲东绘,谌容著,王素改编,一九八四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