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被搁浅的大学家访

付业兴 绘

付业兴 绘


今年暑假,西南石油大学2011级学生周进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辅导员龙兴云老师。因车祸严重受伤,周进在家休学4个多月。这已经是周进受伤以来,辅导员第三次来到他们家。这次,龙老师还给周进带来了被誉为“没有四肢的生命”的力克·胡哲励志自传,以此鼓励周进战胜困难。“请老师放心,下学期我一定会重新出现在课堂上的。”周进感动地说。

进入大学后,老师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似乎并不多见。而在今年暑假期间,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7名辅导员给自己布置了一项特殊的暑假作业——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辅导员们特殊的暑期作业

 

“这份暑假作业,其实是个系统工程,不花点心思与精力,肯定是做不好的。”

忙碌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却不好好休假,为什么要给自己布置这样一项特殊的暑假作业?

辅导员李承函告诉笔者,辅导员家访的想法源于今年雅安地震发生之后一次电话家访。“地震发生后,由于媒体的一篇失实报道,给学校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让学生家长放心,我们学院的辅导员就逐一给学生家长打电话,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情况。”

可让大家没有想到,这个举动受到了学生家长极大的好评,还给学校寄来了表扬信。“一个电话就获得了学生家长们这样热烈的反响,让我们感到振奋,这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多么地缺乏联系。”李承函说,“联想到我们读书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小学,班主任每个学期都要来家里进行家访,可为什么到了大学,家访就变得如此稀有呢?在学院的一次辅导员工作例会上,我与同事一交流,大家都有同感,于是一拍即合,大家决定今年暑假去学生家家访。跟学院领导汇报后,领导也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

说干就干,可让辅导员们没有想到的是,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要有多难就有多难。

家访的第一步就是从自己所带的学生中筛选出家访对象。这些辅导员带的学生少则200人,多的300人,要从其中选择出4个人就花了大家不少时间,与此同时,还要说服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接受家访;确定家访对象之后,就要根据家访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家访计划,下一步就是安排家访的具体日程,确定家访乘车路线。

从学生家返程到学校之后,家访并没有结束。回到学校之后,辅导员们还要根据每个学生家访情况,撰写一份详细的家访报告,具体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制定学生成长发展计划等。

“这份暑假作业,其实是个系统工程,不花点心思与精力,肯定是做不好的。”辅导员史德刚说。

由于是第一次启动暑期家访,这次行动只是选择了四川省内的25名学生进行家访。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天军表示,这次家访面不大,重在摸索和积累经验,“我们会好好总结这次家访经验,以后我们将长期坚持下去,每年暑期都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而且规模要越来越大。”张天军说,他下一步计划把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也纳入家访队伍中,不再局限于辅导员。


高校推动上门家访困难重重

 

当接到辅导员要来家访的电话时,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罗鑫的父亲罗得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接到诈骗电话了。”

“把娃儿送进大学之后,就只见过辅导员一次,那还是在送她去入学的新生家长见面会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刘锐的母亲叶长凤说。像叶长凤一样,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从孩子入校到大学毕业,在这四年里,除了新生家长见面会,很少有机会见到辅导员。

家访,更多的是出现在中学时代,到了大学,家访似乎并不多见,以至于现在大学教师上门家访也会成为新闻。作为教育者代代传承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家访,为何到了大学就搁浅了呢?

当接到辅导员要来家访的电话时,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罗鑫的父亲罗得军的第一反应是——“接到诈骗电话了。”因为从成都出发,搭乘火车,再转乘汽车,到他家里需要一天一夜。

“辅导员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家里的。”罗得军说。在打电话给儿子确认之后,他才相信家访是真事。“没有什么事情,老师干嘛千里迢迢上家里来啊?”于是,罗得军又开始担心儿子是不是在学校里犯错误了,从儿子和辅导员那里得到再三确认后,罗得军心里的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开始家访的时候,辅导员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像罗得军一样,有很多顾虑。

“家长除了担心孩子在学校出问题之外,还有不知道怎样面对我们的到访,害怕因为自己接待不周,会对孩子在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此,我们一方面耐心地跟学生家长解释,另一方面严格要求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做到‘三不’:不吃家长一顿饭,不收家长一根针,不花家长一分钱。”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姚远说。

此外,家庭隐私也是造成家访被搁浅的原因之一。姚远介绍说:“有的家长比较注重保护家庭隐私,尤其是一些再婚、离异的家长,为了‘面子’不想让老师知道家庭的环境,既然家长不愿意说,作为老师有时也不愿过多地涉及。”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位了,家长的顾虑打消了,他们还是很欢迎我们的。”姚远解释说。

对于辅导员来说,家访增加了不少“额外”的工作量。

西南石油大学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地域跨度大,家访不仅需要巨大的物力、财力支持,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投入。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应该严格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来设置辅导员岗位,但在当前,很多高校在设置辅导员岗位的时候都远超这个比例,有的甚至超过一倍,这极大地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我所带的学生有300多人,来自全国30个省份,在4年里要想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辅导员说。

大学家访搁浅,除了有来自家长和辅导员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之外,也有着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现代信息业的快速发展。

在调查中,有些高校辅导员认为,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还去学生家里进行传统家访,只能说是落伍了。“随着飞信、短信、电子邮件、QQ家长群等的出现,如今,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上门家访淡出生活,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四川省某高校的辅导员王睿喆说。

王睿喆表示,现在不单是老师忙得团团转,学生和家长也都很忙,时间很难碰到一起,有什么事情可以利用现代通信工具来进行沟通,大老远地跑到学生家里去,既劳民又伤财,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已经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信息时代的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应更趋向于实用性和快捷性。


信息时代还要不要传统家访

 

“家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传统家访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高校真的就不需要传统的家访了吗?

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客观公正,在家访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还专门请来了第三方机构对25名学生家长进行匿名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13名学生家长对家访有担忧和顾虑,有5名家长不希望去家里家访,只有7名学生家长持欢迎态度。

但随着家访的进行,辅导员用自己的真心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对家访的态度也发生了由“担忧顾虑”到“欢迎”的变化。家访结束后,根据第三方机构对家访效果的跟踪调查,反馈的数据显示,25个学生家长对家访的满意度达到100%,并提出希望学校每年开展家访活动。

“通过家访前和家访后的两个数据,不难看出,只要我们用真心和实际行动,把家长的顾虑和担忧消除了,家长对家访其实还是非常渴望的。在调查中,家长们普遍认为,传统家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亲切而又平等的交流方式。实践证明,传统式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效果最好的桥梁。”姚远说。

“到学生家长中去,我们和家长、学生坐在一起,促膝谈心,互通信息,拉近了心灵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双方的感情。这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促进其健康成长。”辅导员李承函说。

现在的网络和通讯这么发达,何必跑到家里去家访?针对这种质疑的声音,姚远认为,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家访是一种教育互动,电话和网络家访只能是传统家访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不应该成为家访的主流。

面对传统家访的淡化,有着多年辅导员经验的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邱子辉非常担忧。长期在学生思想工作战线上工作的邱子辉,经常和家长打交道。“家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传统家访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我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2010级的张鑫告诉笔者,今年暑假,辅导员陈思来到他的家中,带来了慰问品,还和他的父母亲切地拉家常,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鼓励他好好学习。“我一定把老师的关心化作学习的动力。”张鑫说,他当学生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家访的温暖。

家访,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其实对辅导员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从成都到泸州,再到广元、雅安芦山、眉山……家访的行程达2000多公里,历时半个多月。虽然牺牲了休假时间,但辅导员周配觉得这一切值得。因为,他觉得通过家访,受益最大的不是学生,而是他自己。

当周配来到2012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杨凯家时,却扑了个空。原来杨凯的父母在外务工,他自己也出去打工了,只有爷爷奶奶和弟弟在家。通过与杨凯的爷爷交谈,周配才知道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是通过5次高考才最终圆了大学梦的。芦山地震使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可就是这样,杨凯也没有向学校寻求帮助,这让周配为自己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感到惭愧。“以前对于贫困生,我更多是通过学生申请和对平时表现观察而定,这次家访让我今后能更好地做好贫困生工作。”周配说。

“一个学生,对于我所带的学生总数来说,也许连1%都不到,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这个家庭的百分之百。通过家访,我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辅导员,作为一名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从今往后,我要用百分之百的真心对待学生。”周配在家访日记中写道。

“家访是一种符号,一个象征。”今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专题座谈研讨会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说。他表示,家访不仅能够促进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也能够促进辅导员深入了解社会实际,增进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感情,提高思想素质,提升工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校工作的美誉度,有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校家访能否制度化经常化



要有组织保障,还得有经费的保障。要充分调动和提高辅导员家访的积极性,就要把家访工作纳入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体系,并与评优晋职挂钩。

家访,会不会是一阵风?能否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下去?在家访结束之后,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门成立一个课题调研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课题调研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全国只有辽宁和山东两省明确提出要求高校进行家访。自2008年起,辽宁省大规模开展家访活动,坚持至今已经有近3万人次辅导员参与家访,家访了近5万个学生家庭。从2009年寒假开始,山东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了“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截至去年寒假,山东省120余所高校的2.4万名辅导员家访贫困生3.1万名。

从2010年开始,在湖北、安徽、重庆等地,均有少部分高校开展过家访,但鲜有高校形成制度,坚持下去。

课题调研组对省份统一安排组织、高校单独组织这两种不同类型家访形式进行了对比。“不难发现,辽宁和山东之所以能长效持久地进行家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地主管教育部门的行政要求,而其他省份高校的家访都是自发行为。”姚远说,“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并积极牵头组织,那么开展家访,就有了组织保障,否则,这种家访活动,也许只是昙花一现。”

要有组织保障,还得有经费的保障。课题调研组发现,目前开展家访最大困难就是缺乏经费。“没有经费的保障,缺乏物质保障,家访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姚远说。

那么,这笔钱应该由谁来买单呢?辽宁和山东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出一部分,高校出一部分。

有数据显示,辽宁省在2008年划拨专项经费50万元,补助全省高校1000名辅导员家访,平均算下来每人500元。山东每年专项经费有130多万元,但还是不够用。因此,要确保家访顺利开展,高校就必须划拨专项经费,用来填补缺口。

调查还发现,纵观辽宁和山东两省,每所高校对家访专项经费的划拨力度和方式都不尽相同。总体来说,部属高校划拨力度最大,省属省管高校次之,省属省市共管的高校划拨力度最小。划拨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高校以一刀切的方式,规定每户家访的具体金额,多出的部分不退,超出部分也不补,而有些高校是根据家访的实际费用,以差旅的形式实报实销。

而今年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家访是7个辅导员的自发行为,“辅导员冒着酷暑去家访,牺牲了休假时间,如果再让辅导员自掏腰包,一次两次也许行,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不现实也不合理的。”张天军说。对于家访经费这笔不小的数目,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毕竟政府和学校提供的经费有限,其实除了依靠政府部门、学校拨款这种模式,我们还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比如可以找企业和校友赞助,成立基金会来解决经费问题。这次我们就找了一些企业来赞助,虽然钱不多,但也算是一种途径,能解决多少算多少。”张天军介绍说。

鞍山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教育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白雪峰表示,要避免家访流于形式,有实际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家访工作制度。这套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家访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家访后期的跟踪和反馈3个环节,同时也要对这3个环节做出明确的具体要求。

“从目前开展家访的一些高校,我们不难发现,有些高校辅导员家访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保障,比如说,各高校家访往往以院系为单位,辅导员家访随意性很大,学校很少出台具体的家访方案,对家访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缺少统一规划,家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对参与家访的教师缺少培训,目的性不强,方法简单,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家访的实际效果。”白雪峰说。

张天军认为:“在整个家访中,辅导员是主角,按理说,这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但由于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日常事务性工作几乎占满了每个工作日和休息日,所以很难保证家访工作常态化。此外,由于时间、精力、体力、安全、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辅导员家访积极性不太高。”

对此,白雪峰表示,要充分调动和提高辅导员家访的积极性,就要把家访工作纳入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体系,并与评优晋职挂钩。此外,各高校可根据评估考核结果,对家访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川师范大学辅导员马丹认为,除了坚持让辅导员参与家访之外,还应拓展家访的参与主体。“一般而言,目前在高校进行家访工作的都是辅导员,但是一个辅导员要面对两百多个学生,单纯依靠辅导员是无法很好地完成家访的。”她建议,现在很多高校在大一阶段配备了班主任,大一是对学生进行家访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让班主任开展家访工作;其次,有的学校在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还配备了兼职辅导员,这也是开展家访工作的力量之一;再其次,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在平时可能无法进行家访,但可以根据假期回家的路线安排家访工作。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