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

国产电视剧:价值坚守与转型创新

国产电视剧:价值坚守与转型创新

——对29届“飞天奖”的回望






第29届“飞天奖”的评选适逢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大年”:年产量已突破1万7千集。不妨这样表述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它承载着人文担当,执现实之锐;演绎着戏剧性故事,扬人性之美;同时也伴随着商业化、娱乐化一路走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国产电视剧适应性调整着和社会、观众的关系,在价值坚守、转型创新两方面实现了新的定位。

现实题材 贴地飞行

毫无疑问,现实题材电视剧始终应该占据国产电视剧的主流。文艺创作需要拥抱现实,观众需要从电视剧营造的“第二现实”中汲取正能量。国家电视职能管理部门十分重视通过政策法规扶植现实题材电视剧,因此这两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风生水起,涌现出了一大批在题材、主题、故事、人物等方面都有创新的佳作。反映新时代共产党员沈浩事迹的《永远的忠诚》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创造了收视新高。其力量体现在不回避矛盾,成功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焦裕禄》中的焦裕禄形象是在他和敌人斗、和贫困斗的矛盾中建构的。《杨善洲》体现了英模剧创作者的真诚。由于英模剧的“实名制”,即必须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自由创作想象的空间受到很大制约,而《杨善洲》主创团队突破了局限,向观众一一破解杨善洲精神在当代遭受种种境遇的困惑,客观真实地还原了杨善洲的大爱精神,这部剧达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创新的高度。同样以河北一个普通的派出所所长范党育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英模剧《营盘镇警事》,也使新时代的英模更具有时代性。这些英模剧紧追现实、紧追崇高,拉近英模和普通人的距离,通过英模的高风亮节反映现实的矛盾,为英模剧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在近两年的改革剧中,《温州一家人》称得上是一部展现民族活力的优秀影像读本。同样,反映“广东精神”的《下海》,反映国企改革矛盾的《浮沉》,反映文化体制改革矛盾的情感大戏《丑角爸爸》,以及反映商战和商业道德深层次改革理念的《天堂秀》《青瓷》,将创作的触角伸向了改革的各个层面;而农村题材剧《小麦进城》《我的土地我的家》,在反映当下城镇化改革进程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立意、新的故事和人物,显示出电视剧向现实主义开掘的巨大魅力。

历史题材 史中有诗

历史剧创作的成败在于能否给历史以审美观照。近两年来不论是重大革命题材还是一般题材的历史剧均有不俗的表现。《辛亥革命》作为一部宏大史诗剧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还有《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国1921》《风华正茂》《开天辟地》等,这些剧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剧中的伟人形象青春化、偶像化,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表现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国家命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东方》等则通过聚焦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国力和国际影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屋建瓴的国家设计,从研制“两弹一星”到开展新中国外交等方面,迅速改变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面貌,讴歌了开国功勋的艰难创业与守业,为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而重大革命历史剧,不论是反映第一支解放军部队进军西藏阿里艰辛历程的《先遣连》,还是《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阿丕书记》这样的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题材原型创作的作品,都用镜头记载下了共产党的光辉、人民军队的光辉。

近两年来影视创作者提出要“为青年人写青春偶像”,以青春的视角介入红色题材。《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延安爱情》等从革命青年戏到领袖青年戏开辟了红色影视剧的另一种表达。另有一些革命历史剧则向家族剧靠拢。《母亲,母亲》表现的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重庆一位伟大女性,处在大革命时期从资助革命到走上革命的坎坷之路。《圣天门口》更像一部史诗。和《圣天门口》相得益彰的《红娘子》则又是一部家族传奇框架下的红色叙事。

热门题材 回归理性

通过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探讨爱情、婚姻、亲情、孝道伦理等道德问题,特别是通过个体家庭伦理道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社会的道德价值变化,以提升全社会的道德伦理水平,这样的电视剧不是平面地、照相式地反映生活,而是注意在对现实生活的描摹中熔铸进价值和理想,既接地气、也提人气,是谓“贴地飞行”。家庭伦理剧在《媳妇的美好时代》《当幸福来敲门》《金婚风雨情》《老大的幸福》等一系列优秀剧作之后,近年来仍然是热点题材,只不过,一些优秀剧作更加注重家庭关系和社会热门话题相契合。《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就直接面对了当下独生子女要面对上有五六个老人的现实;《夏妍的秋天》通过双牌楼拆迁反映了遗产与亲情的矛盾;《老爸的爱情》被称为中年男人的“士兵突击”,《全家福》《儿女情更长》以及《双城生活》《娜金花和她的女婿》《劝和小组》《咱家那些事》《李春天的春天》都在家庭琐事、儿女情长下汇聚了变革的社会大主题,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公共文本,表达了时代众生的心理和文化述求。

“多少人活着就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就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北京青年》通过对四对男女青年情感爱情生活的书写,彰显了爱要遵守“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价值,堪称是当代青年爱情的一本纪念册。

如果概括一下当下的热门电视剧,可以说,家庭伦理剧正努力向一度被人诟病的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和一个苦难的女人的“三破一苦”怪圈突围。一些剧作从过分夸大“家斗”到要合情合理,从虚构太离奇到把握住分寸,从虐情到呼唤真情回归。在涉案剧退出黄金档之后,谍战剧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从中突围出来的以高智商逻辑推理和情节反转取胜的理念,最终都受到观众认可并成为了市场的赢家。

以质换量 创新发展

对国产电视剧现状的基本认识笔者有如下的看法:“以质换量”的道路是国产电视剧发展的不二法门。当然,也要如实看到,由于大众文化基本属性就是题材类型化,特别是电视剧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依靠的是工业化后的声光电色的制作手段。另外,它一旦进入市场,第一个参数就是市场需求、商业运作,一些“幸福剧”将幸福定义在“快乐”层面,一些抗战剧将历史设定为无厘头的红色背景下进行无底线的言情、搞笑,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优秀的电视剧必定是那些“成功突围”的作品。当下中国电视剧面临转型发展节点的内涵是:人文命题的转型和呈现形式的转型。创新发展,不能忽略这样两句话:一个时代主题——中国梦;一个发展节点——娱乐转型。创新发展的这两个新语境越被广泛认可越被优化,电视剧发展就更加健康。而“娱乐过度”是电视剧创新发展一道必过的门槛。有论者正确指出,在人文精神的层面上,不少电视剧拥有华丽的表面但内部却显得贫乏。这种文化文本上的贫困在某一时期会更加凸显。“过度娱乐”实际上是观众被“愚乐”。政府“限娱”不是禁娱,只是针对当下娱乐的泛滥采取的一项限制手段。经过“泛娱乐化”向理性的回归,中国电视人对核心问题的思索和肯定会更深一步。影视创作者如能把握“人文为尊,故事为本,愉悦为旨,技术为上”的取舍标准,电视剧健康发展就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