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学术观点

杨杰:由文明观赏飞跃到观赏文明

分享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9-26    浏览量:1346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诸如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各类观赏活动日益呈现出平民化、日常生活化的发展态势。据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本世纪前10年,全国拥有各级美术馆70余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850个,文化馆322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38736个,这样多的公共文化场所逐步向公众免费开放,无疑极大地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

    然而,在令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却是种种“不文明”现象的频频发生。如在观看文艺表演或体育赛事时,震天响的手机铃声、大声接打电话、吃零食、瞎附和、乱鼓掌或不鼓掌,由此折射出的“观赏文明”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各种观赏不文明现象,有的是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有的则是道德水平的低下,因此,如何培养“文明观赏”,提升“观赏文明”水平,既取决于“懂行”,又关系到“知礼”。有的观众的不文明行为是由于“不懂行”造成的,即对于观赏对象的基本特点、内涵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譬如,不了解交响乐、芭蕾舞等艺术样式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差异,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的不同,传统戏剧的精彩处可以随时“叫好”,但欣赏交响乐却不可以随时鼓掌、“叫好”;有的不文明行为是由于“不知礼”导致,这既包括诸如穿着打扮、不迟到早退等外在表现,也包括观赏过程中的礼仪规范。

    只有做到“懂行”与“知礼”有机统一,观赏才能够成为“文明观赏”,只有每个人、每个群体,直至全社会都做到“文明观赏”,才能实现“观赏文明”。因此,我们必须从“文明观赏”培养入手,逐步提升“观赏文明”水平。“观赏文明”既是“文明观赏”倡导的初衷,又是其追求的目的;随着“文明观赏”水平的不断提升,“观赏文明”的程度必然相应地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向前发展。

    如果说“文明观赏”更多地着眼于个人自身文明素养的提高,那么,“观赏文明”则倾向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如果说“文明观赏”侧重于主体精神以及其外化的仪表、举止等形式层面,那么,“观赏文明”则涵盖整个社会文明的不同层面,既有个人的精神层面,也包括社会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和各种文明公约、礼仪规范与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说“文明观赏”更多地停留于自发、自觉的道德范围,那么,“观赏文明”不仅包括前述内容,还包含着法规制度的层面;如果说“文明观赏”更多地依靠“自律”规范个体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等,那么,“观赏文明”在“自律”的基础上还可以上升为“他律”的高度,若超出某种文明规范的“底线”,可能就会受到相应的法规制约甚至制裁;“文明观赏”的“软性”色彩更重些,而“观赏文明”不仅隐含“软性”成分,还蕴含“硬性”的因素。

    由“文明观赏”到“观赏文明”的周而复始的螺旋上升,推动了人类社会观赏活动的文明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观赏文明”的提升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全面推进,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