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中传要闻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38届年会召开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    2022-12-25   作者: 浏览量:430

(通讯员 刘书峰 吕鸿雁)2022年12月23日,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38届年会在线上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委托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承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二级巡视员杜永明,年鉴编委、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年鉴编委、主编曲宗生等出席会议。中国传媒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姜纳新、副馆长王圣宇,年鉴编辑部全体人员及全国各年鉴编委单位相关人员50余人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年鉴编辑部主任刘大年主持。

杜永明代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在讲话中指出:30多年来,年鉴以其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资料的知识性实用性和风格体例的严密性沿续性等特点,在业界、学界有相当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已经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在广播电视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年鉴编纂和发行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要想把年鉴办得更好,继续打造和维护好这一品牌,关键是要明确思路、找准抓手、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要坚持方向,紧扣中央、中宣部以及总局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标准,把工作提高到为党负责、为广电事业负责、为人民负责的高度;要坚持创新,密切关注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实践,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努力使年鉴成为汇行业精华、有广电特色、更加实用方便的业内刊物。

王志首先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向全国年鉴编委单位表示问候和感谢。王志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传媒大学和国家广电总局,有着长久的血脉渊源、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广泛的业务联系。总局办公厅对年鉴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总局信息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也对年鉴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年鉴的编纂、供稿、出版、发行都离不开总局的大力扶持和悉心指导,离不开全国各编委单位的参与和贡献。2022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首次将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全部纳入编委单位,大大充实了年鉴的主体内容,更加完整记录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最新发展。年鉴要从媒体融合、网络视听、智能发展的前沿着手,从对历史负责、对广播电视事业负责的角度,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年鉴编纂的全过程。继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团结奋斗,为新时代凝聚广电记忆。

王志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全校上下团结一致、顺势而进,坚持统筹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两条主线,全面布局新时代学校大发展、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情况,希望总局和全国各编委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年鉴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

年鉴主编曲宗生做2021—2022年度年鉴工作报告。年鉴副主编刘书峰、吕鸿雁分别宣读《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暨编辑部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年鉴优秀组织工作者的决定》《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以及编辑部表彰的《参与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工作多年的编委、特约编辑名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生、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孔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陆正宁等获评优秀组织工作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53家编委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王常宇,宣传司郎保华,信息中心谢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贾健、任永雷、郑根岭等61名特约编辑获评先进工作者。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刊于1986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2022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21年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各方面的情况。受疫情影响,本届年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全国各编委单位对2022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23年版年鉴编纂大纲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均在网上进行征集和研讨。






(编辑:陈艺文)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