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第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员结业成果展示

杨文博:关于异化劳动及其现代反思

分享到:
来源:新闻网    2018-10-19    作者: 浏览量:5827

作为马克思主义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手稿》已经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世界观的最早雏形,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的朗匙。在这个意义上,它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青年马克思批判了前人们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把异化的概念进行了深刻扩展。青年马克思提出了一条革命的道路,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由此实现人的解放。

《手稿》出版后不到十年,“异化”一词就已经成为了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文学批评家、神学家等等争相热议的重要概念。卡尔·罗维特称赞《手稿》是“黑格尔以后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如今,“异化”已经不仅用于法律、经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学这些方面,而是成为了一个渗透到哲学、社会学、神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分析、文学批评等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成为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词语。本文通过分析解读马克思笔下的异化、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等概念,从而反思当今社会中种种怪象,试图进行分析和解决。中国现阶段虽然不是完全的私有制,但我们有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存在多种劳动关系,因此异化现象依然存在。对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教育、生活、审美、新媒体等方面,笔者认为也可算作是某种形式的异化,愿在学习与答辩中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 《手稿》中关于异化、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

——异化的概念

《手稿》中,马克思展开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八万余字的全文中,各个关键字出现次数情况如下表:

1378次

资本家

123次

阶级

35次

劳动

431次

工资

85次

收入

25次

资本

428次

分工

75次

异化劳动

18次

工人

294次

对象性

64次

私有制

13次

自然

280次

商品

58次

文明

12次

生产

209次

人的本质

46次

解放

10次

异化

159次

自由

44次

人的异化

8次

财产

155次

创造

42次

贫穷

7次

私有财产

128次

共产主义

36次

剥削

5次


异化的本意是陌生化和疏远化,即一个事物不再成为其自身,并成为其对立面。但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的主要意义并不是思想性的,而是存在性的,是对于现代人生存境遇尤其是劳动的描述。劳动异化之所以可能产生,是因为劳动本身正是外化,而外化正是对象化。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却是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异化。因此,对象化和异化是劳动的两面,而异化建立于对象化的基础之上。但对象化活动不是对象的对象化活动,而是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即主体将自身对象化。 

——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直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的主体性既体现为把自身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和标准,视自己类的需求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同时又不断使客体主体化、自然人化。所以马克思一登上哲学舞台就庄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不能在人之外确立神或自然的标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以后,仍然离不开自然界;时间是人与自然分化和统一的基础。人类不仅仅要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自然,更应该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来保护自然,这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物质生产实践的活动汇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的客观规律必须达到统一,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历史才能够向前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传统哲学经过神本、物本和心本的发展阶段以后,必须突破对人的抽象理解,进入以“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为特征的人本阶段,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空前突破,是马克思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集中体现。马克思超越旧哲学,对人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是《手稿》的两大理论成果,而“扬弃异化劳动”和“实现共产主义”又都是在追求人的解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稿》也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虽然总体上是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但人却是马克思《手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在生产力的三个主要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当中,劳动力才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人作为劳动力,一定是社会的人、具体的人。所以要想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把劳动者、工人阶级当做人来看待。

二、 对当今社会的反思

由于人的需要的丰富多样性,人的活动及其产物也相应地多种多样,人的异化也可能出现在人的各种活动及活动结果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背景、文化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异化的基本形式、内容、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领域。

反观当今社会,更可以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马克思有关异化和人的论述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不仅蕴含着人的发展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维度,而且还蕴含着人的全面性需要和人的感觉的全面性的重要维度。


从以下几方面举例来反思当今社会的异化现象:

消费——购物狂欢节反映出的消费异化

一般而论,消费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于对于某物或某种对象的使用或占有,然而恰恰是这种“占有”出了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消费的这种占有、使用”本身就是异化的表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占有的消费使得我们在面对对象的时候,“单纯占有和使用”的维度异乎寻常地凸显了出来,并占据了统治地位。马克思指出,对某物或某对象的消费的真实情况是,“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这种状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显而易见,这种“拥有的感觉”就是一种“占有”。在马克思看来,当一切感觉被“拥有”这一感觉所代替的时候,异化就产生了。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方式的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现象。但是,马克思有关异化现象的观察和处理,其深刻性不仅在于对于异化根源的揭示,更在于对消除异化现象的途经的揭示。他从现实的经济基础出发来进行考察,其消费异化的最终指向也是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即工人的极端贫困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现实对立。

当今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表现为人们非理性的狂欢购物、出现“虚假需要”和盛行的符号消费。造成这一现象首先是由于资本逻辑的驱使,科学技术的推动也为消费异化提供了技术前提,“主体性”的丧失让消费成为渗入人的意识结构的绝对控制行为。克服消费异化,应该从提倡理性消费、立足精神需要以及净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


大众传媒——国产异化网剧的审美异化

相比传统电视机,网剧在各个阶段都缺少完整的监管机制,吸引受众眼球的手段也愈加庸俗和猎奇。消费文化的发展蓬勃、受众心理向奇特冲击类作品的变迁、文化产品艺术创新的总体需要,是造成审美异化现象的三大原因。大众传媒有着“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健康社会环境”的责任,克服审美异化,需要制作方和管理方都进行监督和抵制,受众自身也应该提高审美水平和媒介素养。网剧产业的若想追求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必定要先走好“重视并解决审美异化”这一步。


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主体性,肯定人的价值。共产主义是以消灭私有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实现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特征的社会形态;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要获得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扬弃或消灭异化劳动。而要消灭异化劳动,就必须要突出人的重要性,突出人的主导地位,发挥人的主体性,促进人能够自由、自觉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充分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生产生活,把人从异化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创造出充裕的物质财富,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属于全人类的共同体,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人是自由创造劳动的类的存在物,在生产生活中,人只有表现出这种本质,人才会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才能让人成为真正的主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的发展,人要求获得自由、自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的发展问题,对我们思考人类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阶段,我们应该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共产主义的到来,才能使人摆脱异化的奴役,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杨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A].兰州学刊2006(5)

[2] 胡建华,董振华.领导干部读经典学马列[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

[3] 许清朴.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4] 王宵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5] 张奎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与灵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

[6]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现代外国哲学论集2[C].上海:三联书店,1992.8(张金言.异化的过去和未来)

[7] 王靖晶.试析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A].现代交际,2017(11)

[8] 张嫣然.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412)

[9] 朱荣英.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当代视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本文作者:杨文博,戏剧影视学院,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编辑:曹琬晨)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