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旧版入口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中传史苑
岁月留声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岁月留声
网上校史
校园旧影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14-09-24
专访校歌词曲作者及MV导演
编者按:“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傍晚时分广播响起,校歌悦耳的旋律为整个校园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年轻的白杨》陪伴着一届届广院人走过那些青春年华,奏响起一段段命运的交响。值此六十周年之际,校庆报道组专访了校歌词曲作者及MV导演。 “这是一首有毛病的校歌”,校歌的词作者叶延滨调侃到。 《年轻的白杨》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校歌,当今著名的校园
2014-09-24
甲子岁月,校名为证
“一、二、三,咔嚓”,手中的单反相机发出熟悉的声音。又是一年开学季,南门校牌前,新生拍照留念的身影再次映入人们眼帘。每年,总会有数不清的新生,带着满脸兴奋和憧憬,在印有“中国传媒大学”字样的金黄明亮的校牌前留下自己的大学“初纪念”。殊不知,如今安静坐落在定福庄东街1号的中国传媒大学,在一甲子的岁月中曾历经数次校名更改。而每一次更名的背后,都有那样一群为之努力的人和那样一些值得铭记的故
2014-09-23
广院校徽设计的幕后故事
编者按: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成为流传近三十载的图腾,一枚毫不起眼的徽章,却成为无数学子心间的惦念。方寸之间,承载精神,线条绵延,镌刻永恒,你是否知道小小一枚中国传媒大学校徽背后,更有一段曲折动人的锻造历程。 新版校徽 收获创意:无心插柳竟有意外之喜 那是1984年秋天,广院新一届学生会刚成立,一系列事务在学生会执行主席张歌东的带领
2014-09-23
应运而生的首届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后备班
编者按:2010年12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中国传媒大学实地考察了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并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了主题调研,而被调研的班级正是我校首届国际传播人才后备班。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以适应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社会,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选取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五所高校共同承担了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培养任务,
2014-09-23
新千年“全国优秀班集体”获得者03广电工
编者按:2003级广播电视工程班,这是一个连续两年荣获“周恩来班”称号的班级;这是我校迄今为止唯一荣获“全国优秀班集体”的班级。他们带着印有“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入校,四年后带着印有“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证离校。适逢学校沧桑巨变,86人组成的团结集体,如今已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界技术力量的中流砥柱,他们用优异的成绩和实际行动践行着新千年传媒学子的奋斗精神, 也为“80后”和广院
2014-09-23
正逢传媒大发展的90年代广院人
编者按:讲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做一个行走四方的记者,拍一部有态度的纪录片,当年他们怀揣着最单纯的梦想进入广院,却未曾想到广院赋予他们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有最前沿的传媒观念、敢拼敢闯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90年代的广院学子们赶上了传媒大发展的好时代,他们个性张扬,独立自主,汲取着广院给予他们最初的传媒养分。 我为什么报考广院 “还在老家时,就有人告诉我广院很好,央视的很
2014-09-19
壮年与广院相遇的新闻系83干专班
摘要:他们是80年代广院里的“老大哥”,年近四十才开始大学生涯;他们和学校里的老师平辈相称,师生间真正做到了亦师亦友,教学相长;他们能力出众,人脉广博,连学校有难题都要向他们寻求援助之手;对于他们,同窗情谊早已超越了年少时的相知相惜,而是经得起久远岁月磨砺的刻骨铭心,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为人熟知的“标签”,中央电视台台长、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就是新闻系83级干部大
2014-09-17
生而逢时的电视弄潮儿77摄影班
摘要: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正逢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和三年自然灾害,早早就体会过了现实时而美好时而艰苦的生活。他们的青年不偏不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花样年华被大字报和批斗会占据,大串联之后便是“上山下乡”。然而,一切在1977年冬天突转,生命被放回到原有的轨道,他们成为了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北京广播学院77级摄影班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77摄影班31位同学,有工人、农民、知
2014-09-17
培育广电外宣人才的首届英语班
摘要:这个班里只有13名学生,来自不一样的年级,中途组建成班,却开启广院英语教育的先河,这就是61级英语班。作为广院首个英语班,在那段艰难探索的峥嵘岁月里,流淌着与广播学院共同成长的似水年华。 61级外语系英语班毕业照 从新闻系分出来的英语班 &nb
2014-09-17
激情燃烧岁月里的广院首批学子
摘要: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第一批本科生,59级校友的求学生涯正如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富有朝气,但也遭遇到了成长中的阵痛:他们身处学校的几年,既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政治运动即将席卷全国的时期。尽管如此,他们在广院的青春仍丝毫不逊色于当下,良师诤友,书海相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堪称新中国广播新闻事业的“黄埔一期”。 北京广播学院第一期开学纪念 “一栋楼里”的大学生活 1959
2014-09-13
忆沧桑 谈希望
编者按: 温济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家, 现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等职。温济泽教授曾长期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来任教, 深受该系历届校友敬重。1 9 9 4 年9 月7 日, 北京广播学院举行建院40 周年纪念活动,80 高龄的温济泽教授来同全国各地返校的历届新闻来校友会见, 并发表了深情的、语重心长的讲话。我们征得温济泽教授的同意, 将这次讲话整理
2014-09-13
张颂:“我要尽心尽力送你们一程”
人物简介 张颂,原名张永昌,播音名李昌,中国播音学理论奠基人,中国播音主持艺术教育重要创始人之一,著名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任院长。1936 年7 月27 日生于河北省易县,198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4-07-31
张颂:种德者必养其心
张颂 他的名字,也许远没有他的学生们那样为人熟知,但在播音界,他却被公认为“ 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近半个世纪来,他一边突破“播音无学”的观念局限,和同行携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学学科体系和教育格局,一边以“为人师表”而自豪,以“塑造灵魂”而自律,为日后家喻户晓的“名人”们“培根养心”。他用正直和敬业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在
2014-07-31
葡萄牙、欧洲与中国
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阁下,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的盛情邀请, 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贵校师生发表演讲! 每次出访, 我都很愿意到大学中来。在我看来, 同年轻一代多交流是一种很重要的经历, 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乐趣。我所接触的他们对于现实和未来都满怀着各种不同的期望。 能够访问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是我的莫大荣幸。时代赋予中国传媒大学的重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7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
/
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