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张晶: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对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创新思想的初步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27浏览次数:2089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与一般性的审美价值显得不同的是,艺术价值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古今中外在文化史上能够具有一席地位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以其作品独特而卓异的艺术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直入人们的心灵,从而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刻下他们的名字。那些不付出艰苦努力,不经过多年的艺术训练,只靠哗众取宠的所谓艺术家,是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精品的,当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创新。创新的最高目标是经典的创造。经典的形成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必须经过后来者许多年代的接受与认可。时间在经典形成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哪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这是我们在当下所无法肯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缺少创新、浮躁跟风者,绝无成为经典的可能!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光彩熠熠文艺经典,它们是代表不同时代的文化高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习近平同志认为举凡经典一定会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和浩荡的气,这些都是可以唤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审美兴趣,并且在时光的长河中可以不断增值。这也正是艺术创新的目标所在。

文艺创新的主体因素

作为文学家、艺术家,文艺创新是其所怀抱的愿望,把艺术创作视为己任,必以文艺创新作为自己的追求。但是能否真正在创作中做到创新,那就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美好愿望,还要有许多条件制约,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作家艺术家的主体因素。如欲在文艺创作中不断产生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创作主体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高远的人文情怀,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更兼有如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执着追求。习近平同志在文代会讲话中所强调的“塑造自己”,就是对文艺创新主体因素的阐述。他说:“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崇德尚艺”,是习近平同志对文艺创新主体因素的根本概括,虽然非常简明易懂,但内涵深刻。要想真正创造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艺术精品,“崇德”与“尚艺”必须双修。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文学家艺术家表达了同样的期待,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这两个讲话中涉及到艺术主体因素时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概括而言,就是“崇德修艺”。崇德与修艺之间是辩证的结合。只有艺术才华而无好的道德修养,很难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品;而只有高尚的德行,而无出神入化的艺术造诣,作品也只能是平庸之制。道德修养、胸怀眼光,清人叶燮称之为“胸襟”。然而,仅凭于此还远远不够,为使作品能有创新的价值和成就,作家、艺术家还必须在艺术表现能力方面下大功夫。习近平同志主张艺术家要加强艺术训练,这个提法笔者是大有感触的。创新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好的想法而无出类拔萃的表现能力,创新的目标也是枉然。因此,艺术训练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将艺术训练仅仅理解为创作方法、表现手段的掌握,而是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自己运用艺术媒介的能力臻于成熟乃至于达到化境。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和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基本观念是完全一致的,而前者又明确突出了文艺创新问题,并以“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的命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文艺创新的思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已经得到了很多阐述,而到文代会讲话中,则更为系统、更具理论形态。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创新的思想非常丰富深刻,关系到文艺创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领会。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