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疫情带来的“庚子之殇”给全国人民心头定了一个灰色、沉重的基调。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李宽教授也一样,越来越严峻的疫情让他处在痛苦压抑中。让人满怀信心的是,全国人民用自发抗疫驰援武汉,医务工作者“逆行”向前,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在短期内即告竣工……所有人都在为冲散这黑压压的乌云而努力。作为画家的李宽教授产生了创作动力,他想用手中的画笔描摹真实的抗疫图景。
戏剧影视学院 李宽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惊恐、面对、战胜是必经的三部曲。疫情期间,李宽教授每天都在关注全国疫情发展动态。钟南山教授年过八旬,依旧在疫情最严峻的地区夜以继日地奋战;当年轻漂亮的护士摘下佩戴多日的防护口罩时,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勒痕;国家一声令下,工人师傅们便在较短的时间里建成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方舟”……他们的形象最值得记录。
《钟南山》素描 (38cm × 53cm)|李宽 2020年
《面孔》素描 (38cm × 53cm)|李宽 2020年
绘画形式有很多种,李宽教授对“素描”情有独钟。在他看来,“素描”不仅是画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它在明暗变化、线条分明中迸发出真实的力量,刻画动人的细节。于是,在歌颂“战疫者”时,李宽教授选择了人物素描这一形式,用朴实的画作刻画人物形象,讲述人物内心。
特殊的日子里,李宽教授一如往常,“宅”在家里创作。不同的是,内心多了感动,肩头有了责任。不久,《钟南山》《面孔》《建设者》相继完成。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作品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一双双眼睛。在钟老深邃的眼神里,大家看到了忧虑,更看到了责任和信心;在《面孔》中,护士轻揉口罩勒痕的瞬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从她的眼神中,人们读出了深情,也读出了希望;每一位“建设者”的目光都炯炯有神,那份坚定、从容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战疫必胜。
《建设者》 素描|李宽 2020年
在潜心艺术创作的同时,李宽教授也和其他老师一样进行着网络教学。在创作中,他积累自己的思考与体会,经常和学生们分享。在授课时,一幅幅抗疫作品就是最好的范例,他很自然地将案例教学融入整个教学情境之中。回望这段日子,李宽教授很有感触:“对我来说,‘宅’在画室,完成创作是生活常态。不过,疫情过后,我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享受明媚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努力工作、陪伴家人,原来如此美好!”
疫情的乌云渐渐散去,但那些感人画面和动人场景不应随风而逝。李宽教授正在酝酿表达全国齐心抗疫的国画作品,致敬过往,迎着阳光前行。
寄语:积极面对困难是人生的必修课,经历猝不及防的灾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希望所有中传“小白杨”都能保持健康的体魄与乐观的心态,在见证与亲历中勇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