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中传要闻

“交流与对话:涉藏国际传播云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电视学院    2020-09-10   作者: 浏览量:953

(通讯员 张雅欣)2020年9月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电视学院承办的“交流与对话——涉藏国际传播云论坛”召开,论坛以线上主会场和线上分会场的形式进行,线下主会场设在东配楼317,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从业者就涉藏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创新路径进行了线上交流与探讨。

今年8月底,中央召开了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涉藏国际传播云论坛”的举办,就是希望通过中外媒体专家对话,促进涉藏国际传播的新发展,讲好西藏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现代新西藏。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致欢迎词。他指出,本次论坛是在新的国际形势和信息技术大变革背景下,从媒介与传播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在国际上传播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新西藏,从而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和相互理解。论坛由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张雅欣教授主持。

此次论坛中,多位专家学者对涉藏国际传播现状及创新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认为,现阶段涉藏文化传播面临着几个挑战,包括媒介的二次传播导致的幻想化认知,多依靠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的粗放化传播,以及外界对西藏认知存在刻板化印象和疏离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提出,在“新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和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涉藏对外文化传播要跳出单方面文化想象的局限,建立一种超越对立的新路径。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从文化认同的视域探讨不同族群对西藏的认知存在着偏见和误解,强调应该通过媒体的力量,沟通消弭误读和误解。

"互联网+"的背景为涉藏对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描述了智能时代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涂凌波从媒体融合的视角,探讨“互联网+”对现代新西藏建设的促进作用;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教授川口吾妻以5G技术对于传播领域与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多位学者和媒体从业者提到了视听作品创作与西藏文化传播的话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邵阳教授以西藏人文纪录片《极地》为例,来探讨其中“人的主题”。陆教授提到,《极地》在大时代下进行小叙事,它关注了个体生命,这样的主题很容易引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共鸣。但同时,陆教授也指出,目前部分纪录片还存在着“带着猎奇心理来拍摄”的问题,而借鉴人类学的方法,例如田野调查等在创作中应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书云是曾在海外热播的纪录片《西藏一年》的导演,也是一位旅英作家。她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选题、拍片的经历,以及对西藏文化传播的浓厚兴趣。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孟建则以《西藏一年》为例,提出成功的国际文化传播离不开四个要点——“跨国界”“跨政体”“跨语言”“跨文化”。

长年为《法兰克福周报》《时代报》撰稿的德国作家、摄影师史岱帆·舒曼(Stefan Schomann)以“我的西藏印象”为题,分享了他在西藏旅行拍摄的照片。他曾搭乘火车从悉尼去拉萨,并以镜头记录了沿途所见的精妙宗教建筑、喇嘛与西藏民众。史岱帆特别提到,西藏的神秘性对受众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他也希望更深刻地认识西藏,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从西藏女性这一群体出发,提到西藏妇女议题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特殊价值,而西藏妇女发展的媒介呈现应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领域与新空间,也应该有新作为。

西藏的人权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传播学者非常关注的内容。来自尼泊尔的尤盖斯瓦·拉克哈米(Yogeshwar Romkhami)博士分析了西藏的人权与社会发展状况,强调西藏脱贫的成功使其成为世界的样板项目。西南政法大学的吴喜教授从数据对比和事实出发,展现出变化和发展中的新西藏社会面貌。

正如论坛特邀发言人西藏民族大学校长刘凯在论坛中所提到的:“雪域高原从来不是封闭的孤岛,自古便与周边文明相互交流。西藏正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姿态拥抱着世界。消弥中西对西藏形象成像和认知的鸿沟,还世界一个真实的西藏,是西藏国际传播的应有之义和天然使命。”

论坛开幕前的多次技术测试

论坛现场保障

本次云论坛是今年我校首次举办的国际网络会议,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高度重视,为保障会议顺利召开,专门成立工作组负责各项工作。本次会议专家发言涉及中文、日文、英文等多种语言,发言中又涉及视频播放,现场技术协调难度大、要求高。为保障论坛顺利进行,保证翻译质量,电视学院组建技术小组开展技术攻坚,首创了ZOOM会议平台和腾讯会议同屏共享、同声传译的方法,既保证了国内外嘉宾同时、同屏参会,又解决了同声传译的技术难题。

(编辑:阎玺)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