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艺考生们已经进入了备考冲刺的阶段。如何加强文化素养,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备战艺考初试,《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的主编(编著),为大家带来了学习指导。本期先来听听葛晓音专家的暖心寄语吧!
1989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荣休教授,国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唐宋散文》《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唐诗宋词十五讲》《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唐诗流变论要》《杜诗艺术与辨体》等。
寄语:
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但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不朽的作品,而且在题材、体裁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几乎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过辉煌的全盛时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艺术经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值得自豪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秀的传统,有从屈原、李白、杜甫到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诗人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也有从汉魏诗人到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大作家为时代而创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都能站在观察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家的人格力量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成为伟大民族的精神象征。而他们的不朽作品也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化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
作为将要成为中国文化事业接班人的艺术类学生,如果能够通过阅读古代文学经典,真正领悟古代文学的精髓以及其中的审美品味,必然有助于你们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自觉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脱离当今社会和文艺界仍然存在的低级趣味,担当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犹如一座浩无涯际的宝库,如何才能领略其中的价值呢?通识读本就像是一个博物馆的导游,可以引导你们徜徉其中,把握最精华的部分。
学习古代文学的目标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握关于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第二个层次是提高文学的感悟能力,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第三个层次是以古代文学的精华滋养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从备考的步骤来说,首先要熟记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前所学过的所有古代文学作品,准确理解创作背景和主题意义,以及最基本的文体知识;其次是依靠通识读本了解语文课本一般不选的长篇小说和戏剧文学,尽可能把握最经典的几种古典名著,然后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重要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逐步扩大知识面,争取由浅入深地通览读本向你们展示的文学史长廊。
预祝各位同学在艺考中获得优异成绩!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