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曾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所编教材《中国古代简史》入选北京市教委的“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简史》《元代宰相制度研究》《元代文化史》(合著)、《元典章》(合作点校)等。
寄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在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这片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早在100多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活动;4000多年前,出现了第一个世袭王朝;2200多年前,进入到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帝国阶段。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保持着持续、不间断的文字记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历历可考。学习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了解其基本发展线索,知道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培育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对当代中国的许多问题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所说:“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呢?因为人生是有涯的,不完全的,同时也是不可能完全的,所以他就必须通过时代的变迁才能领悟到永恒。这也是他达到永恒的唯一途径。”
通识读本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限于篇幅,内容比较简略,对于学习历史来说只是入门初阶。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把学习历史作为备考手段,而是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对历史保持长久的关注。历史是各种变数的总和,经常不按照逻辑发展,也没有可重复性,无法量化、程序化。读本中展现的历史是简单的、平面的、单向的,真实的历史则是复杂的、立体的、多维的。只有通过长期和深入的学习,才能逐渐体会到历史的价值和魅力。
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