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教育部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
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钱理群、吴福辉合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温儒敏语文讲习录》等。
《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
主编|温儒敏
寄语:
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兴起,至今仍在发展之中的文学。现代文学的“现代”,是时间概念,也是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定位。现代文学,就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的文学。伴随100多年来中国社会巨大而激烈的变革,现代作家感时忧国,记录和表达了这一历史进程中人们的思想感情。一百多年的历练,现代文学已经积淀了自己的传统,它的语言、形式,以及所表达的内容,明显区别于古代文学,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为人们所广泛享用。我们讲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古代文化,同时也应当包括现代文化、革命文化,包括现代文学。
编撰《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一书,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希望艺考生们以及广大的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接触一些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多少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与传统。
坊间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文学史,一般都注重文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叙述,偏于对文学史现象和作家地位的论评。而本书的编法不同,它不是文学史的简缩本,不希望系统展现文学史的线索,也不打算全面评价作家作品,重点放在作品的“导读”上。书中选收了十八部代表性作品,帮助读者去阅读和鉴赏,以点带面,获取“现代文学传统”的初步印象,增强文学阅读、欣赏和分析的水平,锻炼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助力于立德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的,采用作品选文加“导读”的体例,选择十八家现代作家的作品。选择标准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名家,而且大都是中学语文课上曾经收进过的作品,或者教学中曾经涉及的作家。这十八家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穆旦、赵树理、汪曾祺、王蒙、路遥、陈忠实、海子、贾平凹、莫言。配合作品选文,有作家简介,重点介绍其创作特色与文学史地位。而“导读”主要是提示性的,包括阅读的重点、难点、方法,以及阅读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等。另外,每一章设计两道思考题。这些题的功能主要是引导阅读思考,梳理阅读的印象与感受,探究文学性阅读应当掌握的某些方法等。读本的第二部分,是有关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介绍。采取类似条目的写法,言简意赅,侧重知识性了解,不求文学史的系统呈现。
学习这个读本,最重要的还是阅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获取审美感受,探究阅读方法。限于篇幅,读本所选作品很多都是节选。读者最好能把原作找来,整本书阅读,以便全面领悟经典的魅力。
(编辑:余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