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今日推荐

​青年说:让正剧走进青年观众的内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04-13   作者: 浏览量:1054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山海情》《觉醒年代》《大江大河》《跨过鸭绿江》等一系列主旋律电视剧收视率非常高,并受到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热捧。这些电视剧不动声色地让观众了解了中国偏远地区真实的贫困情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其中团结一心战胜贫困的故事情节更是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从收视率到社交媒体的讨论,从视频平台的弹幕数量到相关网站的超高评分,都在打破人们对被称为“正剧”的主旋律电视剧的刻板印象。年轻一代对主旋律电视剧的喜爱,不由得让人想去探讨其中的缘由。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在自己观看正剧的同时,不仅从个人体悟出发,也从专业视角出发,以解开主旋律电视剧火爆的秘密。


让正剧走进青年观众的内心

宋启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

“党史题材剧让众多年轻网友在线催更?《觉醒年代》做到了!”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首播收官。这部党史题材的电视剧自2月1日首播以来,领跑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榜单,复播关注度也居高不下。同时,该剧的网络热度持续高涨:多个平台上的点击量长期居于前列,大量年轻观众对其给出了高度评价。

除了《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主旋律电视剧也获得了收视率和社会口碑双丰收。这意味着过往人们眼中曲高和寡、古板严肃的主旋律电视剧,如今正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拉回到电视机前。

作为一种电视剧题材,被称为“正剧”的主旋律电视剧有着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功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思潮推动着大众文化不断变迁,主旋律电视剧也需要探索一条全新的年轻化路径,而这无疑离不开主流媒体与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主流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受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也拥有着最广泛的受众群。其在主旋律电视剧制作层面具有天然技术优势,理应以精良的制作打造高品质的正剧,从而在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中抢占注意力资源。

当今影视行业从业者在创作叙事和塑造人物等方面的革新也让主旋律电视剧“破立并行”。在影视行业从业者眼中,主旋律电视剧早已不再以政治宣传品的形式存在,而是需要将镌刻着历史与民族记忆的时代精神视为深刻的创作来源,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回应现实关切。

于是,在精细打磨与破旧立新中,主旋律电视剧以成风化人的精神底色,让年轻观众喊出“《觉醒年代》的续集,就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剧中那些同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彰显的不仅是民族的记忆,还有创作者所带来的价值引领。当主旋律电视剧走在“为国家修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的路上,我们的未来更为可期。


兼怀温度与深度,正剧焕发新活力

杨睿(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传播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

不久前,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收官,收获了一大批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喜爱。与过去爆火的《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等正剧类似,《觉醒年代》通过去教条化的叙事结构、多维度的人物塑造以及精良考究的场景搭建,在青年群体中顺利“出圈”。这打破了以往正剧不受年轻人喜爱的怪圈,同时也证明了兼怀温度与深度才能让正剧焕发活力。

《觉醒年代》等精品正剧在艺术手法上有温度。剧中微观的、生活化的叙事方式代替了教条化的献礼剧模板,通过多线性叙事让观众对历史发展的认知更具空间感。同时,鲜活、立体、多面化的人物塑造方式,让观众真正走进那个年代英雄人物的生活。另外,剧中生动描绘了《新青年》杂志社编委的“吃播”、陈独秀与儿子的家庭生活等细节,让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能够边看历史书边追历史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剧组在镜头语言和台词上的精心打磨也使作品具有思想深度,让观众能切身感受伟大的历史进程。

过去,主旋律电视剧多采用教条化的叙事方式以及脸谱化的人物塑造手法,这使得外界尤其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观众往往敬而远之。这不仅导致主旋律题材作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也使得主旋律教育失去了活力。而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正剧,通过“艺术手法有温度,思想表达有深度”等方式,无疑为主旋律影视作品正了名。


《山海情》,因为真实所以动人

王琳(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

《山海情》是一部扶贫剧,按照往常的经验,这种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并不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但这部剧的口碑不同于其他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仅仅凭借前4集的剧情就火出圈了。剧中主创人员的形象,如张嘉译饰演的马喊水,以表情包的形式在网上广泛流传,深受观众喜爱。

该剧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人民和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在福建省对口支援下进行异地搬迁的故事。宁夏是山,福建是水,20年对口帮扶,跨越山海的是情。没有煽情,没有卖惨,更没有单薄的宣教和口号,这部剧起起伏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西北究竟有多苦多穷?这部剧不动声色地让观众了解了西北地区的真实情况。一望无际的戈壁,除了黄沙就是人。涌泉村一家三兄弟只有一条裤子,兄弟三人轮着穿。政府扶贫发放的珍珠鸡被村民偷偷吃掉。为了几头毛驴,水花被父亲卖给邻村一户人家。缺水是西北人面临的困境,喊水、水花、水旺,从人物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当地人对水的渴望。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了西海固地区的贫困。

该剧另外一个亮点是地道有味的方言。恰如其分地运用方言土调,增强了该剧的艺术效果。宁夏的土味方言既能展示当地人生活的厚重感,又有一种调侃式的幽默。该剧人物语言贴近生活,追求艺术性与幽默性共存。方言的应用无论是在表现人物性格上还是在增强作品喜剧效果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观众理解作品思想与感受作品情感的解码器。

实地、实事、实拍,贫困面貌是真实的,想要致富的欲望是真实的,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是真实的,致富后的生活样貌也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所以故事里的人物格外鲜活;因为真实,所以扶贫精神格外动人。山海间,人世悬,此情系于山海,此情自可移山海。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