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旧版入口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今日推荐
首页
今日推荐
2020-08-04
人民网: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赵光霞)记者从3日举行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传媒大学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各项改革举措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度契合,在我校乃至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破难点、去痛点、补漏点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卡脖子”问题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陈文申直言,经过40年的建设,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信息传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质量监控、导师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改革。”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7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陈文申在会上传达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时表示,必须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
2020-07-26
王婧:原创绘本,绘出中国风
《团圆》内页插画余丽琼文 朱成梁绘《洛神赋》 (三国)曹植著叶露盈绘 余治莹改编《小年兽》熊亮绘著《从前有个月饼村》(2020年9月上市)卷儿著《荷花镇的早市》周翔著又到一年暑假时。被称为儿童“人生中第一本书”的绘本,是装满童年的月光宝盒。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消费在家庭开支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从阅读启蒙到知识拓展,从审美养成到身心塑造,绘本的身影无处不在。绘本阅读热潮的兴起,让许多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也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气质”,找对画风对塑造绘本故事至关重要。无论是传统水墨、民间绘画艺术,还是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中国画风在本土原创绘本中渐成气候,于笔墨间绘就满满童真。水墨风格,幻化古今传说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自觉,是人类在懵懂时期对宇宙生命、自然万象原始的探索与想象。中国的神话传说故事历经世代口耳相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已得到充分认可。何种美术风格能与中国神话传说相契合呢?毋庸置疑,作为中国画风的典型代表——水墨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的水墨与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结合,成就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年吟唱。以熊亮为代表的
2020-07-22
诗心、智心、诚心:当资深教授系上围裙“打包爱、邮祝福”
(记者 乐琦 王雷亭)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是术业有专攻的学者,平日里与书本为伴;他是吟诵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师者,日常出入于教室、图书馆。然而一走进学生宿舍,他就是可亲可近的硬核打包者!他用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完美诠释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本真;他用辛勤的汗水与中传的年轻老师们一起告诉毕业生:做学问,要先从做人开始!他,就是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7月13日,上午11时,梆子井宿舍。张晶教授正穿着工作围裙冲着摄像头举起书、衣物、小物品,和手机另一端的学生一遍遍确认,然后认真地分门别类一一装好、打包。时值酷暑,弯腰起身的间隙,张老师悄悄拭去头上渗出的汗珠……张晶教授在梆子井宿舍年过六旬的张晶教授是人文学院毕业生“打包爱、邮祝福”活动的指挥,也是众多参与邮寄打包工作的一员。疫情原因,许多2020届毕业生不能正常返校。为此,张晶院长和学院领导、老师一起就如何做好毕业生行李邮寄工作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和交流,最后决定:全院动员,全员出动,用“诗心、智心、诚心”全面开启人文学院为2020届毕业生“打包爱、
2020-07-22
北京毕业“寄”:教授客串搬运工 7小时打包3000本书
今年毕业季,很多高校毕业生因为疫情不能返校,导师、教授、辅导员纷纷当起临时家长,将毕业生滞留在宿舍里的物品无一遗漏地打包、寄送。北京邮政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已有超过60所在京高校为毕业生寄运行李,完成包裹邮寄量12万余件,预计相关工作将于7月底结束。新京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了解到,北京高校毕业“寄”自6月底启动,至今仍有不少行李整装待发。据悉,几乎所有北京高校都召开了毕业生行李打包的“专题研讨会”。由于校外人员无法进入学校,校内工作人员尤其是老师成为“主力”,亲自动手寻找、整理、打包行李。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为学生收拾书籍。受访者供图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提前准备移动Wi-Fi、录屏软件 打包过程实时沟通“史无前例的全院总动员。”谈起这次毕业“寄”,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这样评价老师们的工作。考虑到近期南方多地暴雨,人文学院准备了有防水层的行李袋,用来打包学生的床铺被褥等易受潮腐蚀的物品。打包用的箱子,也会专门垫上一层塑料布用来防水。接下来是具体的打包环节。老师及学生志愿者以工作小组的形式进入宿舍进行打包,并通过直播形式实时沟通,为此学校提前
2020-07-21
电视学院师生编创“四史”学习教育融媒体图书馆
2020-07-19
认真学习回信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勉励广大高校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连日来,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亲切,催人奋进,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爱和殷切期望。在经历了与疫情的抗争之后,广大毕业生同学已经准备好接过前行的接力棒,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在各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疫情对毕业生就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一次严酷的检验。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现场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学习会上,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回信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充分信任、深切关心和殷切期待。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教育青年学子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引导他们在严峻考验中不失奋斗之志、勇创精彩人生。廖祥忠校长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我校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
2020-07-17
王晓红:唯有“深改”,方能“深融”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日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晓红就相关话题接受国家发改委主管中宏网的专访。王晓红认为,深度融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正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同样需要勇气和胆识。唯有“深改”,方能“深融”。媒体融合发展的行动南针中宏网记者:当前时间节点,第十四次深改会重点提出并就推动媒体融合提出若干意见,您怎么看相关意见精神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王晓红: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2020年是我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第六年,也是实
2020-07-16
沈浩:用历史和发展眼光看新闻传播学之“学”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奠定了中国新闻学事业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产业逐渐壮大,急需大量专业人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开展起来,新闻传播学成为热门学科,但是“新闻有学无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新闻有学”还是“新闻无学”之争论,不仅是关乎学科定位的问题,还是关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问题。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中的争议话题对任何学科的构建都需要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亦如此。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有着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传统媒体区域性的传媒格局,形成中央级、省级和市级、区县级四级广播电视和报业的传媒生态。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学科特征。近年来,全国各地主流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央和各省主管宣传机构形成合作共建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新闻传播学科的中国新闻业态特色和新闻媒体的就业导向。各地新闻传播院系形成了庞大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应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新闻
2020-07-15
王永:《老子》“味无味”的当下回味
《老子》第六十三章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味无味”一句,王弼注云:“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今人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注为“把无味当作味”,译为“以恬淡无味当作味”。联系上下文来看,本句原意应是以身喻国,但对后世读者来说,这一句本来具有的养身意味更应受到重视。《说文解字》云:“味,滋味也。”《老子》第三十五章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老子是推崇平淡的,要求在平淡中品出滋味,这个滋味,就是自然之道。后世的玄学、理学、禅学、心学及医药之学,均能得“无味”说之滋养。从文学上看,得老子无味之真味的,当以陶渊明和苏轼为代表。从陶渊明诸多诗文可见,菊酒之欢、田园之乐、诗文之娱都是他精神所存之处。尤其是酒,又处于其欢娱书写的核心。根据对陶渊明作品的字频统计,一千个字里大约就会出现三次“酒”字。那么对陶渊明而言,酒“味”究竟为何?《饮酒》(十四)说:“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这个“深味”,就是忘怀物我得失的平淡真味。陶渊明《止酒》篇说:“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这才是凡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品尝到的无味之好味。然而对于陶渊明来说,时蔬的好味毕竟还是需要借酒来感受。酒
2020-07-15
《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光明影院”项目:“讲”电影的大学生
——两年制作无障碍电影208部,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为视障群体铺设“文化盲道”
“妈妈,红色是什么颜色?”电影散场时刻,从叽叽喳喳的人声中,捕捉到一个视障小朋友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硕士生胡芳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并不简单。那是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视障群体特别设置的一次放映。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产业已高歌猛进十余年。银幕占领都市后又进军城镇,把看电影培养成十数亿人次的日常生活方式。但对于全国1700多万视障人士来说,实现这种“日常”并不容易。看不见,听不懂,所以无法参与,这是视障群体面对电影时的无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电影同样丰富视障群体的精神生活,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与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嘉影电视院线传媒股份公司合作,发起“光明影院”公益项目,依托师生讲述,制作无障碍版本电影,为视障群体铺设“文化盲道”。从视觉到听觉——“红色,是火焰的颜色”“啪!您能听到吗?”“好像是拍了一下手?”“我现在是用一个拳头打另一个手掌,光听这个声音,您知道我哪只手握拳吗?”视障群体理解电影的难点在哪儿?采访中,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广播电视学专业博士生蔡雨在电话那头做了个小实验。科学研究表明,普通人获取的信息,80%以上来源于视觉。面对电
2020-07-13
援疆青年唐建平:我的青春一路向西
青春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些人决定一路向西。习近平总书记7月7日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并对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希望,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近年来,我校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赴西部、基层就业,他们从白杨大道走向田野乡村,投身火热的基层一线,播种下理想之花与青春的希望。2015届表演专业本科毕业生唐建平就是这群追梦人之一,他在毕业时前往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政府工作,今年已是他扎根新疆基层的第5年。初到新疆,迎难而上干燥闷热的气流与不时回荡在耳畔的维吾尔族
2020-07-11
廖祥忠:新传专业设置不在多少,关键看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显示:之前高校新设的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3个专业获批入选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为何要将新增专业纳入目录?全媒体人才培养,新闻传播院校扮演何种角色?7月9日,廖祥忠校长接受《传媒茶话会》专访,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刻解答。一、今年2月份,教育部将之前高校设置的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3个专业纳入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给予认定,您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廖:教育部将之前高校设置的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3个专业纳入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是对新闻传媒类院校积极探索新闻传播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充分肯定,体现了教育部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社会高度媒介化、传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背景下,信息与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各科各界的重视。从这个角度看,这3个专业纳入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无疑是对时代需求的及时回应。因为这3个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增设,是有其社会原动力的。首先,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积极参与世界治理、承担大国责任,携手世界各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对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
2020-07-10
王晓红:让AI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自觉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技术,正在深度介入和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AI产业方兴之时,发布“AI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从持久均衡发展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的开发运用,把技术向善的愿景转化为具体实践,我认为是很有远见的。对于白皮书的发布,我想谈以下两点认识。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工业时代,机械化生产是对人的身体功能的替代,比如,交通替代了人腿,通讯替代了人耳,机器替代了人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实,机械化大生产的成果应用也是对人体的延伸。后工业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是对人的活动空间的极大扩展,这种扩展至今看不到边界。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产业活动、创造性活动等及其一切活动细节,都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地从现实活动空间延展到虚拟活动空间,并且可以互为转化。不断发展的新科技也打通了人的现实活动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互联网塑造了人类的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活动空间。我认为,实现万物互联,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之间的广泛连接,这只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版,或者说互联网发展的前期阶段。AI的兴起
2020-07-09
习近平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
回 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们: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 2020年7月7日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8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6
/
7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