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战略高度和国际传播角度看待电影学

“电影本土化与全球化——中法电影50 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4-07-15浏览次数:1053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2014 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当代电影》杂志社协办的“电影本土化与全球化———中法电影50 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当代电影》杂志等业界学界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题基本涵盖了中法电影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参会专家们围绕主题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总结了中法电影的历史与现在,从法国电影的成功经验出发,思考电影的艺术性与传播属性、电影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融合、电影文化价值与产业发展等问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提出了全面而宏观的电影战略思考,并试图寻找一些微观层面切实可行的电影创作策略。

    一、法国影视产业实现有效媒介融合

    研讨会第一环节着重聚焦法国电影业的发展现状及呈现模式,探讨法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异同以及法国电影对世界文化的独特影响。为适应国际电影市场竞争格局,大力推销法国影片,法国从管理体系、协调机制和服务功能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在全球推销其影片的措施和办法,向世界展示了法国文化的强大“软实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高晓虹教授指出,电影作为一张文化名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厚,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在电影中呈测,因而法国电影的价值观与美国电影很不一样。研究者既要注重电影作为国家文化产业所应具备的本土性和民族特色,也应注重电影作为一项文化产品,其自身所具备在国际范围快速、深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她认为,电影是一个综合学科,研讨会在传播学、电影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框架下来探讨法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将会是非常有建设性和有深度的交流。

    《当代电影》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徐辉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大陆的法国电影研究(1949 年至今”的主题演讲。徐辉指出,国内研究法国电影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日益增加,研究横跨多个领域,论文数量也很庞大。因此,对这些研究的历史脉络与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很有必要。她通过对《世界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和《当代电影》这几本电影学术期刊中关于法国电影的文章以及近十年的硕博学位论文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串联,清晰地勾勒出1949 年以来中国研究法国电影在实践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不同的重点与演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融媒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新探——以法国电影产业经验为例”的主题演讲。刘昶认为,我国的传媒业发展正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强大也需要充分考量媒介融合这一大趋势。法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都具有突出意义。今年是中法建交50 周年,我们不仅要总结中法文化互动和影响的经验,而且要面向未来,深度了解和借鉴法国的文化体制。刘昶教授深入分析了法国文化产业的优秀经验,主要是其制度性保障,即法国文化产业政策对电影业的支持。会中刘昶教授还谈到法国媒介融合的现状,特别是法国电视业与电影业共荣共生的这一独特现象。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主任董瑞峰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法电影合拍之路电视电影和院线电影”的主题演讲。董瑞峰介绍了中国电视电影发展的历程,并指出中国电影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随着银幕数高速增长,电视电影必须要往院线方向发展,并和院线电影加速融合。他认为,中法合拍在电视电影合作上有更大的空间,中外合拍片对中国电影来说是“借船出海”,既可以参加国际电影节,又可以享受退税政策,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一个可行之举。

    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概括了中国电影在法国的传播情况,指出了中国电影在法国的传播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延展性策略,这对于之后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也是颇具建设性的。

    二、法国电影传播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研讨会第二部分重在探讨法国电影传播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作用,意在追求法国电影元素在中国的有效嫁接与成功借鉴。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国电影专家单万里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艺术精神以及国内翻译法国电影著作的现状作了介绍,希望中国电影界能够加大对法国电影的研究力度。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陈卫星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法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研究”的主题演讲。陈卫星教授指出,在好莱坞的文化霸权下,法国维持自身电影海外影响力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他从具体电影数据的分析、欧洲文化背景和管理策略三个层面,对法国电影如何维护自身的电影文化生态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最后通过具体的故事类型(喜剧片、惊悚/冒险片、科幻/恐怖/奇幻片、动画片来分析法国电影产业的现状。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宏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法国电影——本土魅力与中国传播”的主题演讲。刘宏教授从个体观影经验出发,探讨了一代人的集体观影记忆,并且对当下法国电影与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受众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他认为,研究法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不能忽视对法国电影在国内的受众群体的分析。要加大研究电视剧和电影受众,通过这种跨文化传播中的受众分析,来深入探讨法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刘起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类型电影的另一条路径———法国类型电影初探”的主题演讲。刘起认为,在好莱坞大片全面占领全球市场的商业电影格局中,其他国家本土商业电影需要明确定位,仍旧可以找到自身发展空间。她分析了法国艺术片传统与好莱坞叙事风格的渊源,并在形式与内容上呈现出的异质性因素,并分析了惊悚片这类由作者导演建构的独特类型以及成熟商业类型动作喜剧片在法国的历史与现状。

    中央戏剧学院徐枫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支持艺术电影制作与发行的意义”的主题演讲。徐枫教授谈到,法国艺术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史中最具有艺术创造力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对于电影语言的演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是缘于不同时期对欧洲艺术电影的吸收与整合。法国对艺术电影的重视,除了本国对艺术电影的扶持政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支持全世界艺术电影的方法来获取法国在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推广法国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祝虹教授以“法国电影的文化定位与国际传播———本土化与全球化:50 年之漫漫求索路”为题,着重比较东西方价值观的共性和迥异,并提出电影是否可能在保持本土化的前提下扩大其国际传播影响力这样一个重要命题。祝虹教授通过比较东西方价值观的异同,探求一个优于西方人文主义的中国伦理体系,同时深入探讨电影如何成功地输出本国的价值观,包括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祝虹教授通过对法国电影的历史与现状的梳理,来呈现法国电影创作中本土化倾向与精英化倾向这一整体景观。

    在整场讨论中,与会嘉宾围绕着如何学习法国电影的成功经验,让中国也能够拍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经典电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影“走出去”以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进一步深化并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主题通过法国电影的文化定位,为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全球化问题把脉和定位。


(作者吴敏苏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教授刘起系中国传媒大学2013 级传播学在站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