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撷英(十三)

发布时间:2014-10-30浏览次数:1499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3、献礼活动

1959 年10月1日,正值建国10周年,北京广播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庆10周年庆祝游行和联欢晚会。

1960 年三月中旬,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五一”献礼活动,4月20日胜利结束,提前10天完成了原定97项献礼任务。27日召开全院献礼大会,各单位汇报献礼成绩,周新武作了总结报告。原定97项献礼项目完成了194项,收获颇丰。展览会于4月28日正式面向参观者开放。

1960年5月1日,北京广播学院开展了“七一”献礼活动。6月20日,党委召开全院党员干部和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党委副书记顾湘作动员,要求全体党团员苦干、巧干、实干,保证质量完成“七一”献礼任务。6月 30日,学院举行“七一”报告会,邀请红军战士空军某师政委徐兴华作报告。随后举办纪念“七一”展览会。7月9日,北京广播学院召开师生员工大会。左荧作了“七一”献礼的总结报告,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和“十一”献礼作了部署。10月31日,顾湘在党委会上汇报了“十一”献礼总结及评选办法。11月2日,周新武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作“十一”献礼活动总结和元旦献礼活动的动员。

学院借“献礼”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教材和教学实验设备的建设,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到明显成效。

4、学生会的成立与发展

1959年12月4日,北京广播学院首届学生会正式成立。成员由17人组成,学生会主席是戴根林,副主席有三人。下设宣传部、生活劳动部、群众文化部、军体部,每部三人、秘书一人。

1963年10月11日至12日,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左荧到会作报告,大会听取了上届学生会工作报告。选举第二届学生会委员,委员由十三人组成。学生会主席是耿淑珍,副主席是潘梦阳、赵元明,秘书长是王方晨。

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届学生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1963.10.12)

1964年10月10日至11日,北京广播学院第三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共82名正式代表,64名列席代表。大会听取了第四届学生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了第五届学生会委员会,党委书记左荧到会作了报告。

1965年10月9日至10日,北京广播学院第四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参加学代会的代表 91名,列席代表65名。大会听取了上届学生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的学生会。顾湘到会讲话。会上郑重的宣读了毛主席为人民广播创办二十周年的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并要求同学们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为革命发奋读书。

第五节 党建与思政工作

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1961年4月3日至10日,学院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学院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的问题,会议认为,学院调查研究工作应该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62年8月下旬,在全院贯彻《高教六十条》的大讨论中,提出要掌握教学规律,克服机关作风。领导要树立以教学为主的思想,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教学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其他工作也要树立以教学为主的思想,领导不仅要研究方针政策,同时也要研究一些学术问题,提高领导指导教学的水平。

1962年9月6日,学院党委向全体党员做的三年工作总结报告中,肯定成绩、检讨工作,并提出今后健全学院工作的意见:(1)健全和加强学院党委会的集体领导,使之成为全院工作坚强的领导核心,对学院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党委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工作的,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经过民主讨论和商量然后做出决定;(2)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为实现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而努力;(3)改进思想作风,健全党的经常性工作,把党的各项工作水平大大提高一步。强调必须从过去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对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整顿自己的思想作风,坚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理论联系实际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北京广播学院“五反”运动和“四清”运动

1963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作为国内防修的一个重大步骤。运动开始时,以城市“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和农村“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开题,后来则统称为“四清”(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北京广播学院师生响应中央号召,也参与到运动中来。

1963年4月8日,学院“五反”运动小组成立,小组成员有左荧、顾湘、倪正义、武子芳、李先候、聂丽兰,下设办公室由武子芳负责,聂丽兰参加。5月11日,左荧在全院党委大会上传达中央关于“五反”运动的指示和市委扩大会议精神,动员党员积极投入“五反”运动。从5月29日开始,“五反”运动在系、处干部检查后,进入全面的揭发铺张浪费阶段。6月1日,学院召开师生员工大会,左荧代表党委做反对铺张浪费的动员报告。28日,学院召开教职员工大会,左荧代表党委和学院行政领导作“关于反对铺张浪费”、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对分散主义”阶段的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五反”运动的收获;造成浪费的原因及经验教训;结合反对事业上浪费,开展反官僚主义等。7月3日,学院召开全学院学生大会,顾湘代表党委作“五反”运动报告,号召学生开展“五反”自我教育运动。此运动是在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自我教育,从11月1日开始,至 11月30日结束,为期一个月。1964年1月27日,党委召开会议,由武子芳代表“五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学院“五反”运动的情况:认为整个运动是健康的,发展是顺利的,收货较大,专案审查18人,已定案5人,待定8人,另外5人正在核实。
     随后学院“四清”运动正式开始。1964年3月2日,参加农村“四清”工作的 354名师生开始一周的学习准备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的通知》和北京市委《关于组织高等学校文科师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阶级教育和“四清”运动的通知》精神,354 名师生下乡参加农村“四清”运动,为期一个月。3月9日,左荧、袁方率领354名师生到红星人民公社参加“四清”运动。五天后,参加农村“四清”运动的师生完成任务,返回学校。这次参加“四清”的师生分布在红星公社9个生产队、137个点。8月22日,为贯彻中央关于“四清”运动的指示精神,做好赴通县参加“四清”工作的准备,学院党委组织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刘少奇的报告和王光美关于“桃园经验”的介绍。大部分同志要求第一批参加“四清”工作。党委决定干部分三批轮流下去。

师生们“四清”运动归来参观收租院

1965年1月16日,康荫代表“四清”工作大队,向学院党委全面汇报两个月来参加“四清”运动的情况:工作期间,师生们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受到教育,并且对当地阶级斗争的形势有了感性认识,因而改造世界观的决心更大了。通过实际的阶级斗争,师生们的阶级立场初步受到了考验和锻炼,认识到文科师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义。5 月 19 日,学院党委听取了康荫关于“四清”运动工作的汇报。

在外地参加“四清”运动的师生收听北京的广播

三、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

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高教六十条》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总目标,高等学校要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党委始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比较集中地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学院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当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党的政策,坚定热爱党和祖国的信念。1960年11月4日,学院团委举行革命干部子弟座谈会,邀请50名学生参加,讨论如何继承革命前辈的事业,发扬革命精神的光荣传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二是革命传统教育。1960年10月24日,共青团北京广播学院委员会组织全院团员和青年开展“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为题的讨论会,学习前人不懈奋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三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1960年3月28日,学校对学生开展了“三八作风”教育,并结合学院实际按三八作风具体化为十二条:严守纪律,行动敏捷;服从领导,不离原则;刻苦学习,愉快生活;互相友爱,紧密团结;艰苦朴素,爱护公物;遵守时间,劳逸结合。

7月11日,“三八作风”学习周开始。1964年11月26日,学院召开“大兴三八作风、树立良好校风、加强纪律性教育”的总结会,并将北京广播学院的校风定为“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友爱、艰苦朴素”。

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在全院范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活动。1965年11月17日,团委邀请中央团校袁木同志做《向王杰同志学习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报告。12月28日,学院召开全院师生员工大会,号召大家“远学雷锋、王杰,近学谈建华”,要学习谈建华时时不忘和工农相结合,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的改造思想;学习他刻苦学习、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克服困难向疾病做斗争的坚强毅力。

北京广播学院教职员工第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合影(1966.3.9)

新闻系教师张舒带领学生采访刘胡兰的父母

学院师生在英雄塑像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