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南方都市报》专访董关鹏教授:抗疫新闻发布是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发布时间:2020-06-11浏览次数:1842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谈疫后新闻发布制度思考

应急处置每日公开发布、提升官员媒介素养都很重要

南都:下次再遇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我们应如何避免造成恐慌和谣言四起?

董关鹏:我认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有一个“孪生的兄弟”,必须同步完成。那就是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工程。说到素养,不仅仅是胜任的能力,更多的也包括与之相匹配的道德素质、职业操守和使命履行。

新闻发言人和他的团队要有高水平,而新闻发言人的同事、上级则都要成为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这是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必答题”和“必闯关”。

答好题、闯过关,才能真正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在5G全媒体高速舆情、百变舆论、海量信息的环境下,让党的声音最响亮、让政府的信息最可信。新闻发布制度和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工程,必须要引起中央和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度要更严更细、赏罚分明,工程要目标明确、推进有力。

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工程需要从党的组织和纪检部门在领导干部选拔、培养和问责方面引起重视。我关注到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从来都不出席新闻发布会,也不与媒体打交道,除了被上一级的宣传部门反复催促以外,这些官员为官一任,只要所在地侥幸风平浪静,就很有可能继续被提拔和重用。有一些单位被公布的新闻发言人甚至从来没发过言,上级宣传部门一旦问及,这些单位新变更的发言人也可能会继续执行“沉默模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新闻办公室被悄悄撤掉了,或者牌子在,人员没有了,多个单位合署办公,新闻发布的职能因“不是权利、只有义务”而被束之高阁。这些“有名称无人员,有职权无考核,有违反无问责”的情况依然存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做得很好、不会这样,湖北省上上下下都在疫情中快速补短板、找差距、快提升,但是还有基层单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来不仅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他们过不去,即使将来发生很小的事,也可能会因为在当地制度不完善、干部媒介素养不高而变成网民所说的“车祸现场”。

南都:透过这次疫情,新闻发布工作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董关鹏: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第一,完善强制规范。即国家要给新闻发布制度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中的执行设立更多强制规范,要在突发事件相关的成文里边规定,不仅第一时间公开,还得在突发事件持续过程中做到每日连续公开。以前的实践是,一个单位往往认为,事情发生以后,不管怎样、不管让谁去,我安排人说了一次就可以了,好与不好都说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的新实践,必须要和国新办以及很多国家部委办局、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处置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正确且高度负责的措施与做法保持一致。以海量信息为特点的新舆情、新舆论环境下, 必须确保锲而不舍的坚持,用我们的定力、耐力和毅力跑赢每一场保卫国家荣誉、党和政府声誉的舆论“马拉松”,不怕重复,坚持发布。用不断的“划重点”“解难点”和“做串讲”来建立共识、巩固共识,让共识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第二,提高干部素养。提高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媒介素养和公开意识。让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成为基本能力,用公开透明过程完成治理成为日常习惯。通过这次疫情新闻发布我们发现,好的地方就做的特别好,差的地方就做的特别差,我认为跟地方党委主官有很大关系。目前各地党校都已经配备相关的理论课程了,但实践课程非常匮乏。在党校里,关于媒介、应急和公开的课程,应该人人都演练,人人都过关,极大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提升合格过关的标准。

第三,推进文风改革。一些省市区县和厅局领导的秘书班子和党的宣传部门在准备新闻发布内容的过程要进行科学的整合。我们一线的新闻发布专家在前方亲自上手最多的工作有时候居然是改稿子,我发现很多领导干部的文字秘书班子擅长写文件、写报告,但是就是不擅长也不愿意写让媒体容易懂、让人民容易看的“友好”文字。某些基层机关的文秘班子,动辄就要造个晦涩的概念,且通篇充斥口号一般的“满话、大话、全话”,不仅空洞,且不留余地。我建议由党的宣传部门和党政的综合部门一起来落实以“让人民感到亲近”为目标的文风改革,官员在对人民和对媒体讲话的时候,要俯下身去,最起码得平视,甚至对人民应该保持仰视,由文件文字向发布文字、对话文字、有温度的文字晋级和改变。

第四,重视专家参与。每一个行业都有常年研究、冷静观察、理性思考和善于归纳与总结的专家学者。尽管一线工作变幻莫测,一线官员实践丰富,但是仍然容易当局者迷、局中人乏。在日常组建专家组并与其分享实践数据与信息,就有机会在应急处置中获得专家们更加强有力和颇有成效的支持。在这方面,国新办和国家卫健委都是经验丰富的、格局很大的,我认为应该推广他们的经验,让更多单位的应急新闻发布工作因集思广益、智慧升级而得到提升。

第五,用好5G新媒体。新闻发布会开好了,并非传播工作完成了。本次前方抗疫新闻发布的一个亮点就是每场发布会后的短视频传播。5G时代是视频的时代,要在会前主动策划会中适合被拍摄短视频的片段和内容,语言要凝练、鲜活和突出。会后的短视频传播可以让发布会的精髓得到源源不断、影响深远的持续传播。与此同时,借助5G技术可以实现的一切便利,都应该得到充分地应用。

本次抗疫发布中,湖北广电的“长江云”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技术稳定、录制专业、转播平稳、分享到位,虽然是临危受命,但真的做到了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大多是九零后,与抗疫中很多九零后、零零后一样,他们因为对前沿技术的娴熟掌握和敏锐前瞻,已经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采纳和尊重。我相信,正如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充满动力与活力,新闻发布的理论、制度与实践也是如此,必然会不断进步。

原文链接:

(一)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608332454.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wxuid=ogVRcdLt_K_m2R3-xmK6Ezrnbpv4&wxsalt=e2a88c

(二)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609332885.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

(三)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609332886.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