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共同开展“朗读红色家书 激扬时代回声”党史沉浸思政课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021-06-24   作者: 浏览量:408

(通讯员 杨倩 摄影 张鑫 肖雪)6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上共同开展了“朗读红色家书、激扬时代回声”党史沉浸汇演,19播本全体同学分为19个小组,在传媒博物馆多功能教室共同呈现了一台精彩感人的沉浸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刘东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喻梅和传媒博物馆副馆长吴志勇观看了此次沉浸汇演。担任此次汇演的评委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喻梅,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马成瑶教授,学校督导专家毛明华教授,新疆艺术学院韩朝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齐向梅老师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齐靖文老师。汇演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全欣欣主持。

同学们从百封红色家书中选择了19封不同主题的家书,演绎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员的书信。家书主题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父子论述革命理论的信件、也有普通战士如齐子瑞的报平安信;既有周恩来邓颖超革命伉俪抒发革命情怀的书信、又有“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在黄埔军校时的红色情书。从这些承载着真情实感的书信中,同学们读到了触及灵魂的金句,如“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刘伯坚),“我们决心同华北人民共艰苦”(左权),“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等等。在声声倾诉中,大家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真挚的家国情怀。不少同学在台上一时哽咽难言,动情的表演时而让观众沉默泪流,时而爆发阵阵掌声,大家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思想得到了深刻的升华。

红色家书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内容积极向上的历史文献,是先辈们留下的一笔重要精神遗产。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倩副教授介绍,很多历史文献偏理论,而“家书”则带有故事性、饱含家国情怀。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党史的出版社、博物馆文献等权威渠道搜索、挑选建党百年以来英雄楷模的上百封“红色家书”,组织同学们在读书周期间认真阅读、精选文本。在作品打磨的过程中,对同学们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于,要根据有文本可循的原信模拟亲朋好友的角色创作一封回信。这意味着同学们要在理解原信的基础上,查阅历史背景、人物传记,撰写既符合历史背景又符合人物性格的剧本。思政课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同学们创作回信、设计角色,启发学生读懂、读透“家书”。在这种角色代入的回信中,学生不仅更深层次体悟了书写者的情感,也能更深刻理解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意志。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思政课程探索,向着教育部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又迈进了一大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学团队本学期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结合授课知识点和教学计划,先后布置了家乡红色故事、红色北京故事、同上一堂党史大思政课讨论等作业。这次“朗读红色家书”汇演就是专门为播音专业的同学量身定制的小组集体作业,这种形式能够发挥同学们的专业特长,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热情,创作出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每组同学在打磨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两个学院老师的指导,约有五十名思政课教师、播音专业教师、业界教师参与,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阵容,可以说每组作品都是双师合作的优秀成果,此次课程也是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改的新尝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谈到,为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获得感,学院认真领会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希望思政课既能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又能让学生们受益终身。此次课程成果汇演能得到与会观众的普遍好评,得到校内外的关注和宣传,离不开两个学院诸多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传媒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对汇演主题给予高度肯定,指出“红色家书”是我党宝贵的红色资源,应该利用好这个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他还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双师教学合作探索中,从小课到大课,从本科生课程到研究生课程,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互进的良好形势。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喻梅鼓励同学们重视思政课,认真学习,磨砺本领,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指引下,取得更好的成绩,走向更高的舞台。    

传媒博物馆吴志勇副馆长表示,作为全国高校第一家传媒类的专题博物馆,传媒博物馆期待更多师生来这里寻找更多的党史资源,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编辑:阎玺)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