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策略分析
一、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发展融合新闻和数据新闻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继续发挥影响力,要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提升节目质量,整合平台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抢占舆论高地。在这一过程中,新闻类节目的创新对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结合目前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现状,广播电视的内容产品创新策略:发展融合新闻和数据新闻。
(一)发展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是一种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的新闻模式,是媒介融合过程的必然产物。现阶段媒介融合不断深入,政策上有了“三网融合”的保障,进一步打破了媒体组织间的行业壁垒,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等不断更新,都为广播电视发展融合新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发展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又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是大数据时代诞生的一种新闻形态: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依靠特殊的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开掘隐藏于宏观、抽象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并以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数据新闻是传统媒体在大数据和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契机,如果能在数据新闻发展之初就跟上脚步,在今后的竞争中将会更具优势。
二、改进广播电视传播技巧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播技术高速发展、传播渠道大大拓展、受众需求区域多元,传媒生态面临巨大而深刻地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要想争取受众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更需要讲究传播的技巧和原则。
(一)进一步强化“新闻立台”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建立之初即具有意识形态的倾向性,是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然而,对“新闻立台”原则的忽视将直接导致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弱化,因此要切实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重塑公信力与权威性,必须回归“新闻立台”。
(二)改善议程设置
媒介议程一直都是舆论引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应积极应对新的媒介环境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1.加强属性议程设置。在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同时,可以通过提供一定具有倾向性的评论类节目、培育知名评论员等手段来影响受众。
2.加强媒介间议程设置。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过程中,横向上,广播电视媒体要加强对其他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形成“共振”效果。纵向上,可以多平台信息发布,形成多媒体联动,强化舆论引导的效果。
3.充分重视受众议程。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议程成为影响媒介议程的重要因素,广播电视要及时关注互联网新媒体当中受众关心的话题和态度倾向,并针对具体情况实行相应的策略。
(三)转变话语方式
2011年开始在新闻战线中广泛开展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是一项为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举措。广播电视也要积极转变话语方式,减少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冗长繁复的句子,使语言更“接地气”。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人才培养
(一)“全”——复合型人才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媒体的转型必然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全新要求,“单一媒体型”新闻工作者需要向“全媒体式人才”转化 。既具有身后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掌握基本的数字媒体技术。除了外部对综合技能的掌握,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人才更重要的是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方式,能够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和互动,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专”——专家型人才
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相比,这里的专家型主要是偏向技术和策划的:了解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能够充分利用其传播特性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名”——培育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过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中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并且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对广播电视而言,培育知名记者、主持人使其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对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